夏至養生關鍵在「健脾養心」 中醫:3穴位按摩助消除火燒心、調理腸胃

內關穴位在手掌後,腕上3指幅處兩筋之間,夏至胸悶、胃痛、腸胃不舒服都可按壓此穴舒緩。(圖片來源/photoAC)

夏至是24節氣之中的第10個節氣,介於芒種和小暑之間,今年的6月21日便是夏至。

在24節氣中,夏至與冬至相對,同為陰陽轉化的重要日子。至,有極的意思,夏至代表著自然界的陽氣升發到極至,當日是一年當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日子,平均氣溫超過28度。所謂夏至一陰生,夏至過後日照時間就會逐漸縮短,不過炎熱的天氣仍然會持續至小暑大暑。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夏至養生關鍵在於「健脾養心」,應該多吃哪些食物?夏至又該如何正確養生呢?

夏至養生關鍵在「健脾養心」

關於「健脾養心」的夏至養生飲食,周大翔建議可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及芝麻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及清涼解暑作用,夏至也可多喝消暑祛濕的湯水,冬瓜、赤小豆、扁豆及薏苡仁等都是夏天常用的材料,有助清熱解暑及利濕。」

他強調,夏至天氣熱,人體出汗多易失津液,「夏至後天氣更加炎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降低,以至於消化液分泌減少,加上身體大量出汗、暑氣誘發內熱,可能會出現脾胃不和、肝火上升等情形造成胃口差。補養身體應以涼補為主,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茶),可清心涼血、解暑去熱,但苦茶使用的藥材多偏苦寒,多喝易腹瀉,也不宜過量。」

夏至補養身體應以涼補為主,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茶,可清心涼血、解暑去熱。(圖片來源/HiC@photoAC)

至於夏至的推薦茶飲,周大翔建議可飲用「養陰益胃消暑茶」養生:

材料:北沙參3克、玉竹2克、麥門冬2克、生地1克、玄參1克、薏苡仁5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500cc沸水中煮沸即可飲用

功效:沙參、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養陰清熱,薏苡仁健脾祛溼,合用可幫助修復消耗的津液。

3穴位按摩有助消除火燒心、調理腸胃

周大翔也建議3穴位按摩養生,包括:

1. 神門穴

位置:手腕處,掌心朝向自己時,在小指向下延伸、手腕關節的橫紋處,有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神門穴有鎮靜安神、調節自律神經等功用。壓力會使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促使胃酸分泌,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因此按壓有助平衡自律神經的神門穴,緩解情緒也有助消除火燒心的問題。

2. 足三里穴

位置:位置在小腿前外側, 外膝眼下3寸(約4指幅寬)的位置。

功效:此穴功能強大,是人體第一長壽養生大穴,既能調理腸胃又可改善兼強壯體質,堅持常常揉按或艾灸此穴,當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3. 內關穴

位置:位置在手掌後,腕上3指幅處兩筋之間。

功效:常用於治療打嗝、胃痛、惡心嘔吐、血壓不穩定、冠心病、失眠、暈車、以及胸悶痛不舒服。夏至胸悶、胃痛、腸胃不舒服都可按壓此穴。

三伏貼冬病夏治》中醫師:適合「虛寒體質」者

周大翔說明,夏至過後的「三伏天」,是外界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機,中醫根據「冬病夏治」、「天人相應」、「內病外治」等觀念,將屬性偏熱的藥材,貼敷於人體相對應的穴位,稱為「三伏貼」。

他解釋,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將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秋冬發作的疾病,「三伏貼透過中藥對穴位的熱刺激,達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強免疫的作用。三伏天人體陽氣最為旺盛,此時進行三伏天灸,氣血暢通,藥性易於深達臟腑,三伏天灸乘其勢而治療,往往可獲得良好的療效。」

周大翔表示,三伏貼通常貼於大椎、定喘、肺俞、風門、脾俞、腎俞等穴位,在身上敷貼辛溫、逐痰、疏通經絡的中藥,排除體內的陰寒,並且治療宿疾,能改善常在冬天發作的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因為具有驅寒溫陽的作用,所以特別適合『虛寒體質』的人。」

中醫師也建議夏至開始可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且要補充足夠水分,維持身體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中暑。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朱立倫領軍藍鷹行動》喊話讓陽光照進國會 用快樂的心情迎接台灣第三波民主
撇藍白否決覆議案!行政院表態最快「這時」聲請釋憲 同時推5項方案顧民生
遺產協議分割要課贈與稅?南區國稅局給答案:繼承人代墊遺產稅要注意「這件事」

看更多相關新聞
北北基等10縣市大雨特報 雙北防大雷雨
夏至飆高溫 中醫師:熱耗氣傷陰 可午休以養肝陰
夏至熱爆!「4類人」把握時間轉運 民俗專家曝不宜穿3顏色
100換200!台中夏至飆破33℃ 排隊人龍頂高溫領「物調券」
颱風季開始!何時有機會成颱?專家揭「這時間」有利發展

看更多節氣「夏至」相關影音:
夏至炎熱易中暑 林可彤示範瑜伽魚式、腹式呼吸、靜坐 三分鐘健身操冷靜身心回復平衡
夏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香菇紅棗蓮子燒雞降心火養心神
夏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腐乳牛肉空心菜 健脾袪濕清熱解毒
芒種濕熱消化不良 林可彤示範瑜伽脊椎扭轉式、抱膝式、弓式 三分鐘健身操幫助腸胃蠕動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海鮮鳳梨炒飯酸甜解膩高顏值上桌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泰式海鮮黃瓜 藿香清涼預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