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討論會》中國挺俄羅斯是為了這個目標 經濟議題成習近平優先要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10日開啟第3任期,10天後出訪俄羅斯,同月底搶走台灣前友邦宏都拉斯,我國前總統馬英九則到中國祭祖交流。日前參與美國《外交政策》線上討論會的學者稱,習近平知道要達到中華民族復興目標,需要拉攏俄羅斯,同時為可能出現的經濟弱點做準備。

《外交政策》(FP)3月28日舉行線上討論會,邀請其副總編輯帕默爾(James Palmer)、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外交關係協會」(CFR)國際政治經濟研究員劉宗媛(Zongyuan Zoe Liu)談論中國所提的烏克蘭和平計畫、與美國競爭及我國總統蔡英文出訪。

中國在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1周年這天,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12點聲明,宣稱要推動烏克蘭與俄羅斯和談。何瑞恩認為,中國這樣的行為很靈巧,藉此展現中國是和平力量,展現身為南方國家(global south)領袖的地位。

202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莫斯科。(美聯社)
202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莫斯科。(美聯社)

202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莫斯科。(美聯社)

何瑞恩說,中國以此強調其與美國的不同,強化美國軍援烏克蘭而導致戰爭無法結束的印象。他表示,烏克蘭只是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談的一部分,雙邊長久關係及共同認定的挑戰才是重點,而習近平知道,要達到中華民族復興目標,就要能應付挑戰。

習近平憂經濟成中國弱點

「中國在糧食和燃料部分較脆弱,這是習近平和普京的會談重點」,何瑞恩直言,中國清楚靠攏俄羅斯會影響其聲譽,但這麼做是為了達成中華民族復興的策略目標。劉宗媛也說,習近平與普京談論議題大部分和供應鏈、金融、能源合作相關,可見習近平把這些項目列為優先要務。

劉宗媛稱,習近平把經濟關係視為重點,凸顯他認為這可能是中國的弱點。她表示,中國不會想要有個脆弱的俄羅斯,因為中國想要全球制度多元化,且習近平2012年當上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2013年出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已訪問俄羅斯至少8次,與普京會面逾40次。

中俄關係,習近平與普京。(美聯社)
中俄關係,習近平與普京。(美聯社)

中俄關係,習近平與普京。(美聯社)

劉宗媛指出,習近平展開國家主席第3任後的首次出訪就到俄羅斯,外界認為是展現他個人對俄羅斯的支持,這也顯示就算俄羅斯掀起戰爭,中國依舊挺俄羅斯。帕默爾則說,習近平和普京會面是顯示一起對抗美國,沒有其他具體成果,而中國官媒報導也都是親俄羅斯、反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態度。

何瑞恩提到,中國國內正處於需要有強人領導的挑戰時刻,而習近平被認為是強人領袖,而習近平集大權於一身,若中國內部出現問題,美國就成了怪罪對象,會被說成打壓中國崛起。他直言,美國政治人物的挑戰是說與做的差距,中國把美國的行為視為打壓,像是限制半導體出口,就給了中國證明此說法的機會。

低消費、人口減少是主要挑戰

對於蔡英文和馬英九分別出訪過境美國及到中國祭祖交流,何瑞恩稱,這剛好展現2人所屬政黨的兩岸路線,其中馬英九與習近平2015年在新加坡會面,寫下兩岸在任領袖見面的歷史,而馬英九和所屬的中國國民黨以此強調,其能透過維繫兩岸關係來守護台灣。

2015年11月7日,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晤。(美聯社)
2015年11月7日,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晤。(美聯社)

2015年11月7日,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晤。(美聯社)

何瑞恩說,蔡英文認為中國無意和解,且有併吞台灣的野心,所以要靠向美國,威懾中國進犯來捍衛台灣。他認同帕默爾所提,中國會採取非軍事的脅迫行動,同時也會對台灣人民施加政治壓力,希望藉此方式達到和平統一,而美國對這2種模式都有關注。

另外,中國推動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成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劉宗媛表示,穩定經濟成長是中國首要目標,但低消費(low consumption)是主要問題,且從中國的財政預算報告來看,中國仍想透過額外特定目的保險來穩定投資,此舉依然有巨大挑戰。

2022年,中國出現60年來首次人口減少,而印度預計會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了應對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問題,中國2021年就實施「三胎」政策,祭出補助鼓勵人民生3個孩子。劉宗媛指出,現在解放軍中約8成是一胎化時期出生者,即為家中唯一孩子,若爆發戰爭,三孩目標也無法達成。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