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要先接納自己,才能真正用心接納孩子

文/ 羅志仲 (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真正的接納沒有無奈

演講結束後,一位媽媽來談話,她唸高中的大女兒在校成績一落千丈,有兩科要補考,而且早就不跟媽媽說話了。

我問媽媽:怎麼看待女兒的在校成績呢?只聽得她口中頻頻出現「誇張」、「離譜」、「不應該」等字眼,令我有似曾相識之感。

原來,幾個月前,有個爸爸帶著比賽失常的兒子來談話,爸爸口中也頻頻出現這些字眼。

不同的家庭,竟是同樣的教養方式呢。

爸媽的動機自然是好的,然而,有哪個孩子是渴望自己沒有價值的呢?

比賽失常、成績落後,不免會讓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降低,此時,大人用負面言語相激,難道可以提高孩子的價值感嗎?還是讓價值感更加低落呢?

大人若置身孩子的處境,會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他呢?

媽媽聽我這麼一說,默然了,一會兒後方道:「我是不是要接納女兒的目前成績?」

「妳能接納嗎?」我刻意挑戰這位媽媽,因為許多人口頭上說「接納」,但其實都只是頭腦裡的接納,並不是真正的接納。真正的接納發自於心。

「既然遇到了,只能接納了。」她苦笑著。

「這不是接納,真正的接納沒有無奈。」

媽媽又默然了。

處理自己的內在傷痛,接納了自己才能接納別人

「妳不必勉強自己現在就能接納。在妳接納自己之前,妳是很難接納別人的。」

我與這位媽媽談起她的成長歷程,她對自己的過去有許多未滿足的期待,她將這些期待投射到女兒身上了,除非她能先處理自己未滿足的期待,否則,她與大女兒的關係會這樣一直卡著。

這部分,她得去參加一些具有體驗性的課程,人很難自己處理如此艱深的議題。

「我現在不太管她了,我花比較多時間在小女兒身上。」

只是,小女兒的成績也搖搖欲墜。她用一樣的模式在教養小女兒。

她舉例問我:隔天要月考了,小女兒的課業表現不佳,也未複習,卻希望能去同學家玩,怎麼辦?

我問她:如何回應女兒的期待呢?「不行。」就這兩個字,顯然母女之間沒有對話。我聽了,輕嘆一口氣:「過不久之後,她也可能跟姐姐一樣,不再跟妳說話了。」

我只是個教師,能幫的忙極其有限,僅能帶著這位媽媽模擬對話,由她扮演女兒,我扮演媽媽,讓她稍稍體驗對話的力量。

對話並不容易,因為我們自小學到的只有聽話、訓話,很少有大人與我們對話,對話得重新學起。

而比學習對話更加困難的是:處理我們自己的內在傷痛。孩子是天使,能反射出大人的內在傷痛,能幫助大人找回完整的自己。

但問題是:大人能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傷痛嗎?願意去處理嗎?這才是最困難的功課。

延伸閱讀:最好的溝通,是要說孩子聽得懂的話

Photo:aloni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