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會議 聚焦兵役、學費凍漲

教育部在高雄市舉辦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校長聚集義守大學。(中央社)
教育部在高雄市舉辦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校長聚集義守大學。(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五日登場,義務役期恢復為一年的大學修業配套以及學費調整等都列入議程。多名校長表示,希望藉役期調整讓修業更有彈性,不一定都要在四年內畢業。至於學費調整,清大前校長賀陳弘提出,過去十八年學雜費「凍漲」,他推估合理的學雜費調整幅度應在百分之十九至二十七之間。

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在會中表示,現在已是終身學習的時代,個人的修業安排應保持彈性,過去大學部最多六年的修業年限,未來一定要打破,「也許二十年內畢業就可以了」,學生不須那麼緊張,未來每個人都會有很長的學習生涯。

針對學生是否合適在寒暑假服役。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認為,要思考役期一年的用意,是希望每個人經過一年的訓練能達到一定的戰力。如果要切割成二個月、二個月,恐怕難有預期的效果。他相信國防部、教育部和大學、學生一起研究,在維持彈性的原則下,一定能找到兩全的方式。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大學都願意在維持教學品質、修課穩定度的前提下,完善修業的配套措施。現在許多大學會安排寒暑假或一整個學期的實習、出國計畫,應用型大學尤其如此,都要考量進去,大學不是只有男性學生,男女同學在同一班,會有許多技術性的問題,相關配套都要周延。

另,有關學費調整,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指出,學費應參考物價指數和受僱員工薪資增加幅度,合理的調整幅度,應在百分之十九至二十七之間。也建議,調漲學費後可以研商一個合理的比例,用於補助弱勢學生。由於各校弱勢生比率不同,可設置一個跨校的平準基金,將全國視為一個大池子,讓弱勢生較多的學校,也能獲得較多的補助。

賀陳弘會議中演講指出,由教育部每年公布基本調幅,以一一一學年度是百分之零點四四為例,大學須提出申請並經教育部審核。多數大學的學雜費已「凍漲」多年未調整。

賀陳弘表示,台灣高等教育有兩隻腳,一是政府補助,一是使用者付費(學雜費),以現實層面來說,不可能依賴政府永續增加經費,因此須建立合理學雜費的定期調整機制,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