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申請入學」成主流 備審資料重質不重量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農曆春節後,大學招生戰打開,繁星推薦、申請入學3月陸續開跑,申請入學成為主流管道,且頂大名額達4至5成。大學招聯會表示,第二階段甄試備審資料「重質不重量」,提醒考生注意「3重2不原則」,並展現自身亮點。

大學學測1月下旬落幕,學測成績27日公布,受少子化影響,各校招生希望先搶先贏,也認為「申請入學」錄取考生學習表現較佳、較穩定。不少頂大「申請入學」名額比例達4、5成,「分發入學」則減為2成多,「申請入學」管道成為升學主流。

大學甄選會表示,113年「繁星推薦」提供1.5萬個名額;「申請入學」提供5.1萬個名額,申請入學包括師培公費生20名、醫學系公費生71名、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學生58名,以及以「願景組」招收符合申請校系所規定的願景計畫生45名。

臺灣大學表示,113年學士班招生3510名,申請入學占5成,招生1777名;繁星推薦占1成2,招生424名;分發入學3成5,招生1251名。其他管道還包括特殊選才、希望入學等。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名額均較去年略增,分發入學則減少約100名。陽明交大表示,學士班今年招生1777名,申請入學名額最多達1010名,占比5成6;繁星推薦265名,占1成4;分發入學416名,達2成3。

教育部表示,申請入學每人最多可申請6個校系,分為2階段,第1階段依照學測成績篩選,過篩者進入第2階段,參加指定項目甄試,並依規定甄試需繳交的備審資料,或參與面試或筆試。考生可用學測成績參加大學「申請入學」招生管道,並利用寒假期間,預先準備3月申請入學管道的備審資料。自111學年起改從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中勾選製作,學生可從累積的學習檔案中,挑選適合的資料上傳,展現自己的亮點。

另外,高中生以學測成績可以進入技職體系的科技院校就讀。透過「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請入學聯合招生」(簡稱四技申請入學),一樣可以填6個志願,考生不需擔心與申請入學6個志願有衝突,並不會排擠到普大「申請入學」的6個志願,反而多了一個入學管道與選擇。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公布「申請入學」備審資料審查參考原則,提醒考生「3重2不」原則,重視基本素養展現的核心能力、重視校內學習活動、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不是所有項次都要具備、不以量取勝。

招聯會補充,大學校系選才不是集點積分式去加總各項資料的得分,而是從資料呈現的動機、成果、感想,觀察學生是否具備解決問題、學習熱忱、邏輯推理、溝通表達等能力,因此不需以量取勝,校系更看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反思。

教育部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主持人林國明建議,準備學習歷程檔案要有脈絡,完整呈現探索學習的歷程,包括動機、遭遇的困難、解決方法、收穫等;並強調個人獨特性和真實性,建議資料可與個人興趣連結,或是與生活情境連結,而非千篇一律的內容。

至於「繁星推薦」採計高中在學成績(校排)與學測級分作為申請一般大學依據,對社區高中及偏鄉生有利,而且除醫學系(第8類學群)外皆不需要第二階段面試,減輕面試及準備審查資料的壓力。適合在校名列前茅、以及人數較少的學校學生,由於在校排名的百分比是分發比序的第一位,因此相當看重,此外也會比學測成績,而每一所大學的學群對個別高中所開放的推薦名額不超過2名,若是上榜了也不能放棄再以申請入學。

農曆春節後,招生戰即將開打,圖為113年繁星推薦、大學申請、四技申請入學重要日程。(記者黃朝琴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