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濕邪易侵犯脾胃》綠豆湯、酸梅湯…都是中醫師大推的「養生茶飲」

7、8月盛夏的高溫炎熱,若是人體本身汗孔調節功能不佳,或貪涼喜冰飲,除了容易產生中暑的症狀外,也常合併出現腸胃症狀。(圖片來源 / freepik)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介於小暑和立秋之間,今年7月22日會正式進入大暑。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表示,大暑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全年暑氣最盛的日子,平均氣溫超過30度,此時地面的熱氣不斷上蒸,酷熱天氣對人體容易造成不良影響。

莊可鈞指出,大暑可分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從一開始輕羅小扇撲流螢,然後天氣逐漸悶熱,空氣濕度增加,大地也跟著濕潤起來。《二十四節氣解》也提到:「大暑,乃炎熱之極也。」

面對這樣炎熱的「大暑」節氣,身體可能出現哪些疾患?民眾又該如何預防保健呢?

盛夏濕邪易侵犯脾胃功能

莊可鈞說明,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會透過出汗來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但夏季同時也是暑濕之氣最易侵犯人體的季節,「尤其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的氣候特徵是以『濕』和『熱』為代表,包括了6、7月的多雨悶熱潮濕,以及7、8月盛夏的高溫炎熱,若是人體本身汗孔調節功能不佳,或貪涼喜冰飲,除了容易產生中暑的症狀外,也常合併出現因『暑濕』引發之全身和腸胃症狀。」

莊可鈞解釋,盛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若因過食辛辣後又飲用冰飲或生冷瓜果,很容易讓脾胃受損,脾胃運化功能失調,造成水濕停滯,內外濕邪引動,讓原本已經虛弱的脾胃功能更加低落,出現胸悶、食慾不佳、四肢沉重倦怠、精神萎靡、嗜睡頭暈等濕邪引發的症狀。」

他進一步解釋內經有云「壯火食氣」,指的是過度炎熱的天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加上熱逼汗出,大暑之時人體的津液亦都容易消耗。暑熱耗氣傷津,輕則令人精神不振,重則導致中暑,體溫過熱不降,或可能會危及生命。」莊可鈞表示,尤其小孩、長者、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及肥胖人士,都較容易受暑熱影響,起居生活需注意避暑養生,應盡量避免在炎熱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減少暴曬,帶備並補充足夠水份,以防脫水。

中醫師推2款「大暑養生茶飲」

那麼大暑該如何正確養生呢?莊可鈞推薦「大暑養生茶飲」包括:

1.清暑綠豆湯

材料:綠豆40g、蘆根10g、陳皮5g、薏苡仁10g

作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加入1000cc水中煮沸後放涼即可以用。

功效:綠豆清涼解暑又解毒、蘆根清熱生津,除煩止嘔、薏苡仁健脾祛濕、陳皮理中焦之氣,適合夏季快中暑時飲用。

2.解暑酸梅湯

材料:烏梅10顆、山楂15g、甘草10g、冰糖3g

作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加入適量水浸泡15分鐘,煮沸後改用文火煮1小時,最放再加入冰糖即可飲用。

功效:烏梅生津止渴、山楂消食化積又開胃,適合夏日消化不良食慾低下時飲用。

至於室內環境莊可鈞強調應保持清涼通爽,打開窗戶及風扇或空氣調節系統。「夏季因高熱也容易使人體容易出汗,但若本身體質偏虛弱或汗孔開闔失調,易導致氣隨汗泄,出現氣津兩虧的症狀,常見的不適有大汗出後覺乏力倦怠、口乾渴、頭暈、手足心熱、身燥熱、便秘、小便色偏黃等症狀,都要特別注意。」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川普副手范斯批拜登的「自由貿易協定」 搶走美國中產階級就業機會
拜登確診新冠肺炎 民主黨大咖逼退力道逐漸加大
首度以台積電董座身份主持法說 魏哲家拋「晶圓製造2.0」重新定義代工產業

看更多相關新聞
熱成烤番藷!18縣市熱爆 嘉義以南午後防劇烈天氣
72小時內恐有颱風生成!北行路徑明顯偏東 下周這2天風雨顯著
死亡率極高!「1類型中暑」超常被忽略 日專家示警了
夏季豔陽超傷眼!恐導致白內障 眼科醫教4招預防
熱浪來襲!平均海水溫度上升催生 澎湖海域變「水母羹」

看更多節氣「大暑」相關影音:
大暑紫外線傷皮膚 林可彤示範頸部伸展、兔子式、坐姿分腿前彎 三分鐘健身操緊實抗老
大暑養生食補這樣吃 西瓜蘋果糖醋肉炎夏清暑解熱
大暑養生食補這樣吃 薑汁蘿蔔燒肉蓋飯 消水腫健脾胃
小暑高溫加重心臟負擔 林可彤示範坐姿前彎、瑜伽橋式、肩立式 三分鐘健身操促進血液循環
小暑養生食補這樣吃 四季豆蒼蠅頭 助消化消水腫
小暑養生食補這樣吃 鱔魚意麵 補益氣血利濕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