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年輕化! 不到40歲有這「7症狀」需注意 醫曝: 近7成確診時已經是第三期或第四期!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余苑綺飽受直腸癌之苦長達8年,昨(21)日不敵病魔離世,享年39歲。為此,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臉書發文表示,近期在臨床上也會遇到一些年紀不到40歲就罹患大腸癌的年輕人,雖然年輕人所佔比例不多,但是發生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錢政弘醫師也分享,根據2021年義大利發表的一篇關於『年輕人』罹患『直腸癌』的研究指出,研究人員收集了101位年紀介於18到39歲罹患直腸癌的年輕成年人,去分析他們的個人特徵、症狀和初診斷時的嚴重程度,另外找了300位在同醫院年紀大於40歲以上的直腸癌患者(年長組)當對照組,去比較兩組在治療後長期追蹤的預後。

首先,在這101位平均年紀在33歲的患者可以觀察到以下現象

男性有52位(51.5%)17.8%有抽菸25.7%有大腸癌家族史出現的症狀依序是有血便(68.8%),大便習慣改變(18.2%),脹氣(5.4%),腹痛(5.4%),體重減輕(1%)從有症狀到確定診斷平均是相隔13.7個月確診時有33.7%的患者,腫瘤已經轉移到別的器官,如肝臟、肺、腹膜等確診時有29.6%的患者是第三期,38.6%的患者已經第四期。

錢政弘醫師表示,台灣直腸癌的發生個案數,男性是女性的1.8倍,不過如同這份研究,若單看40歲以下的族群,男生人數只略高於女生人數,所以【年輕女生】可不能輕忽自己得到直腸癌的機率。比較可怕的是,各位會發現這些年輕病患在初診斷時,有『近7成是已經第三期或第四期』,有1/3的人癌細胞已經有遠處轉移,也就是年輕人在被診斷出直腸癌時,疾病分期是比年長者還要嚴重。

而錢政弘醫師也分析,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年輕人不覺得自己的症狀是直腸癌」,所以統計起來從有症狀到最後確診的時間長達一年以上,出血的症狀通常是被誤診為痔瘡流血,因為警覺性不夠或疏於就診,疾病就進展到末期了。

再來我們來看這兩組追蹤治療五年之後的差異

兩組的存活率都有近9成年長組癌症治癒的比例有84.6%,年輕組只有48.5%年長組腫瘤遠處轉移的比例有14.2%,年輕組高達49.5%

另外,錢政弘醫師分享,曾聽聞有一位30歲的女性醫護人員,在懷孕期間解血便,她以為是痔瘡出血,她認為這發生在孕婦很常見,不以為意,等到小孩周歲的時候去檢查才發現是直腸癌末期,腫瘤已經擴散到腹腔和肝臟,後來雖然經過積極的治療,還是未能看到小孩上小學。 最後錢政弘醫師提醒,有抽菸和大腸癌家族史的病患,不一定要等到40歲才去就診,血便就是一個警訊,絕對不可輕忽,提供以上資訊給大家,同時錢政弘醫師也祝福在還在和病魔奮鬥的人能早日康復。

參考資料: 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臉書粉專

【更多中天快點TV報導】
為照顧阿公請調回台南!曹瑞傑扛家計「卻遭割喉遇劫」…爺孫倆相繼離世
快訊/粿粿曬一家三口手術台合照!證實女兒「小粿醬」出生 甜喊:嗨,寶貝
飛機從天而降!沒油失控急墜 機身凹陷全毀…駕駛驚險逃死畫面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