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接地氣 台灣讓京劇重生

中國時報【李欣恬╱專訪】

京劇發展至今兩百多年,來台後產生新面貌,不但走進現代人生活,又能接地氣,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盧昂就表示,「台灣京劇大膽注入西方現代劇場元素,創造出獨特風格,而且勇於提出對傳統的反思,可以說為京劇找到新的可能。」

盧昂舉例,國光劇團的《十八羅漢圖》,劇情看起來是在談論藝術品的真偽,其實也是在談論現代京劇的定位,「何謂傳統京劇?何謂現代京劇?在繼承傳統藝術時,要如何不把它視為一種『文物』,變成流於僵硬的展示?就必須賦予它現代生命,讓手法是傳統的,靈魂是現代的。」

豫劇保存原生態和韻味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表示,傳統戲曲到台灣,除了創新,保持劇種原有的生態和韻味也是一大特色。他以台灣國家文藝獎得主王海玲的豫劇表演為例,「王海玲的演唱,簡直比豫劇還豫劇,她保留豫劇在還沒有文字化、程式化時的咬字,這點非常難得,反倒是現在大陸的豫劇,開始程式化了,也因為怕自己的語言太土,而開始旋律化、口語化。」

劇情生命力牽引觀眾

羅懷臻表示,台灣和大陸兩岸京劇,面對的觀眾群大不同,而台灣所推出的作品,始終堅持和自身的地域、氣息相結合,「好比說,國光劇團不會因為有溫宇航這樣的名角擔任演出,就順應他的專長,而改變自己的風格,這是不會在台灣發生的事。」

此外,羅懷臻觀察,台灣京劇帶有生命情境與獨特性格,充滿誠意,和看傳統京劇時大不相同,「台灣新編劇演出時,觀眾不太會為技藝而喝采,不會為了水袖耍得多美、音域飆得多高而鼓掌,而是被劇情牽引,順著情境轉折而鼓掌,觀眾等於進入劇情裡,不再覺得劇情和自己的人生無關。」

《北京晚報》首席記者王潤,主跑藝文新聞20年,她觀察,有別於傳統京劇裡忠孝節義,讓現代人覺得有隔閡,台灣的新編戲,「讓不是傳統戲迷也被吸引,進而有機會接觸戲曲,對傳統戲曲的創作者也有所啟發。」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好天氣剩今天 入夜鋒面再臨雨襲全台
賺口飯錢養三子 150公分扛50公斤水泥
夢幻職業榜首國營事業…橫跨四世代
政策延續?購車補助2年汰舊增21萬輛
提前退伍4千多人賴帳不繳 留下逾億呆帳
【健康大調查】你給自己「免疫力」幾分?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