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陣俱樂部》被政治化!大衛芬奇:人們如何詮釋不該由我負責

《鬥陣俱樂部》(圖:20th Century Studios)
鬥陣俱樂部》(圖:20th Century Studios)

1. 本片雖然票房不怎麼亮麗,卻被譽為邪典之作。

2. 當時美國各地都效法本片,甚至有人寄送炸彈。

3. 導演坦承,人們只會從中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

【文/血紅蘭姆】導演大衛芬奇直言,《鬥陣俱樂部》如今居然被右派團體奉為圭臬,實在有違於自己的本意。

因為角色實在塑造得太成功,有些經典作品在問世之後可能會遭得粉絲的曲解,轉化套用在截然不同的方向上,反倒跟創作者的原意背道而馳。好比《守護者》中的變臉羅夏一角,在原作者艾倫摩爾筆下原本是一名瘋瘋癲癲的右派極端狂熱信徒,沒想到卻被粉絲視為絕不扭曲信念的狠角色。

同樣的,紅藍藥丸在《駭客任務》裡原本只是一種劇情工具,好讓主角尼歐可以選擇從母體中清醒過來。豈料右派人士竟在這上頭硬生生地添加了政治意涵,改以「服用紅藥丸」來比喻人們終於從謊言中覺醒、看清社會上的真相,相信也令導演華卓斯基姊妹始料未及。

《鬥陣俱樂部》(圖:20th Century Studios)
《鬥陣俱樂部》(圖:20th Century Studios)

由大衛芬奇執導、布萊德彼特和愛德華諾頓主演,1999年電影《鬥陣俱樂部》雖然票房不怎麼亮麗,卻吸引了不少粉絲瘋狂支持。當時不僅在美國各地都效法成立鬥陣俱樂部,私下聚眾鬥毆、受傷者頻傳,甚至有年輕人模仿片中劇情寄送炸彈,因此遭到警方逮捕起訴。

本片尤其對美國福音派基督徒造成了不少影響,有些教會將旗下團契、細胞小組(Cell Group)改稱為鬥陣俱樂部,透過拳打腳踢來感受上帝福音。時至今日,本片不僅催生出極端右派團體驕傲男孩(Proud Boys),許多奉行毒性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的新納粹份子、厭女極端主義者、非自願單身者也都視本片為聖經。

導演大衛芬奇向英國衛報坦承:「人們要如何從中詮釋,不該由我來負責。語言會進化,符號會進化。」談到本片如今已成為極端右派的試金石,他則有點不高興地回道:「好吧,這是他們詞彙學中的眾多試金石之一。」

「我們不是為了他們而拍出本片,但不管是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的畫作,還是畢卡索的名畫『格爾尼卡』Guernica,人們只會從中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

大衛芬奇點出,由布萊德彼特飾演的片中角色其實絕非善類:「我實在無法想像,人們居然看不出泰勒德頓(Tyler Durden)一角是種負面影響。如果人們沒辦法理解這一點,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幫助他們。」

大衛芬奇更向GQ透露:「我已經有二十年沒看過《鬥陣俱樂部》了,而我也不想去看。這就像是在看自己的小學照片,然後心想:『沒錯,我當時也在場。』」大衛芬奇新片《殺手》將於2023年11月10日在Netflix上線。

▶歡迎加入Yahoo奇摩電影戲劇粉絲團,接收更多Movie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