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灰鯨體型縮小13%:受環境變遷影響

根據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過去20至30年間,夏季在太平洋西北沿岸淺水區覓食的灰鯨體型顯著縮小了13%。

研究背景與發現

這項研究針對太平洋沿岸覓食群(Pacific Coast Feeding Group,PCFG)灰鯨,這是東北太平洋( Eastern North Pacific,ENP)灰鯨群中的一個小群體,約有200頭灰鯨。研究顯示,2020年出生的PCFG灰鯨在成年後的體長預計比2000年前出生的灰鯨短1.65公尺。對於成年後體長12公尺的PCFG灰鯨而言,這相當於其總體長縮短了超過13%。

這項發現由OSU的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所(Marine Mammal Institute)的研究團隊在《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上發表。他們通過2016至2022年間對130頭個體灰鯨的無人機影像進行測量和分析,得出了這一結論。

影響與原因

研究指出,體型縮小可能對這些灰鯨的健康和繁殖成功率產生重大影響,也對其所處的食物網健康狀況敲響了警鐘。OSU助理教授K.C. Bierlich表示,「灰鯨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的哨兵,如果鯨魚種群狀況不好,那可能反映了環境本身的問題。」

根據研究,較小的鯨魚幼崽在斷奶時可能無法應對獨立生活的不確定性,從而影響其生存率。此外,對於成年灰鯨,最大的擔憂之一是「繁殖成功率」。Bierlich指出,「體型較小的鯨魚在儲存和分配能量以保持健康方面可能存在問題,這對其繁殖能力和種群增長至關重要。」

沒有上升流和鬆弛期的平衡 生態系就無足夠的獵物

俄勒岡州海岸附近的兩隻灰鯨的無人機圖像。(圖片來源:俄勒岡州立大學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所)
俄勒岡州海岸附近的兩隻灰鯨的無人機圖像。(圖片來源:俄勒岡州立大學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所)

研究團隊還分析了可能影響這些灰鯨食物供應的海洋環境模式,包括海洋的「上升流(upwelling)」和「鬆弛期(relaxation)」的週期。上升流將營養物質從深水區帶到淺水區,而鬆弛期則使這些營養物質停留在淺水區,促進浮游植物和其他小型生物的生長,這些都是灰鯨的主要獵物。

研究顯示,灰鯨體型縮小與上升流和鬆弛期的平衡變化同時發生。研究合著者、俄勒岡州立大學的Leigh Torres指出,「沒有上升流和鬆弛期的平衡,生態系統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獵物來支持這些灰鯨的巨大體型。」

研究還提出,氣候變化可能影響了這些海洋模式,從而影響了灰鯨的體型變化。未來,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調查這些變化的下游影響以及可能導致體型縮小的因素。

研究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強調了灰鯨作為生態系統哨兵的重要性,其體型縮小可能預示著環境問題。Bierlich表示,「我們即將進入研究PCFG灰鯨的第九個野外季節,這是一個強大的數據集,讓我們能夠每年檢測其體況變化。」

總之,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灰鯨體型縮小的現象,還強調了環境變化對海洋生物的重要影響,為未來的保護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K.C. Bierlich, OSU Marine Mammal Institute cc By4.0

圖片來源: OSU Marine Mammal Institute cc By4.0

參考論文:
1.Modeling individual growth reveals decreasing gray whale body length and correlations with ocean climate indices at multiple scalesGlobal Change Biology

延伸閱讀:

1.座頭鯨被超大蟹籠纏身三天危在旦夕 專家藉「順時針」游法助其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