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的秘密
太空行走是宇航員必須完成的最困難的任務。他們只有穿上特殊的宇航服才能在處於真空狀態的太空中生存。你知道制作宇航服需要什麼材料,宇航員又是如何在地球上模擬訓練太空行走的嗎?
太空行走是宇航員必須完成的最困難的任務。他們只有穿上特殊的宇航服才能在處於真空狀態的太空中生存。你知道制作宇航服需要什麼材料,宇航員又是如何在地球上模擬訓練太空行走的嗎?
[Newtalk新聞] 近年來隨著全球局勢的動蕩加劇,核武器重回公眾視線,其中不乏太空核武器的猜測。俄羅斯 2022 年 2 月發射了一顆名為宇宙 2553 號的衛星,引發了外界對其用途的廣泛猜測。美國官員擔心該衛星或許具備某種反衛星能力,甚至可能測試太空核武器。但俄羅斯對此保持了沉默,使國際社會更加關注這一事態的發展。 軍事專欄《軍哥漫談》今(9)日表示,太空核爆早在過去就有先例。美國 1962 年在太空中引爆了一顆 140萬噸 TNT 當量的核彈,代號「海星一號」。該實驗引發了大規模電磁脈衝(EMP),導致數顆衛星失效,電網癱瘓,還對夏威夷的基礎設施造成了巨大破壞。 太空中的核爆炸釋放出的高能輻射和強大的電磁波,會干擾甚至摧毀地球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和其他太空設備。與 60 年前相比,如今的太空早已變得更加擁擠,成千上萬顆衛星承載著全球通信、導航、軍事預警等關鍵功能,太空中任何重大事故都可能導致整個衛星網路癱瘓,給地球上的經濟、社會運作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甚至可能導致國際社會陷入科技倒退數十年的局面。 除了電磁脈衝外,太空中的核爆炸還會產生大量的太空碎片。這些碎片以每小時上萬公里的速度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將於台灣時間今天(9日)下午5時45分揭曉得主,根據科睿唯安分析及歐洲雜誌《化學觀點》等機構預測,分子動力學、蛋白質結構預測、光催化技術、核酸檢測和次世代定序(NGS),以及金屬-有機框架(MOF)與共價有機框架(COF)等領域的研究者最有機會獲此殊榮。值得關注的是,台灣中研院前院長、生物學專家翁啟惠也是熱門人選之一。
2024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揭曉,有「AI教父」之稱的英裔加拿大科學家辛頓(Geoffrey E. Hinton),與美國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共同獲獎,表彰他們數十年對AI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奠基。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只這兩位得主,還有多位同時期同領域的AI研究學者,都曾發聲反對AI無限制地發展。辛頓本人在2023年甚至從任職多年的GOOGLE辭職,開始對外大談AI的危險,成為AI末日論代表人物之一。
鴻海科技集團今日以「Accelerating Imagination」為主軸,舉辦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 HHTD24)。 搭乘MODLE C越野拉力版進場的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三大智慧平台核心技術背後的推動力就是人工智慧,而鴻海正在利用人工智慧改善營運,同時通過為客戶製造的產品來推動人工智慧發展,並打造由人工智慧驅動的三大智慧平台。 MODEL D、MODEL U亮相 已經連續多年推出電動車解決方案的鴻海,在今年也不出意外地讓兩台新級距電動車亮相,分別為MODEL D以及MODEL U。 MODEL D為七人座豪華車型,車輛尺寸長為5.1公尺,軸距為3.2公尺。 該電動車以LMUV (Lifestyle Multipurpose Utility Vehicle)的設計理念,採用鴻海最新一代的平台技術,延續S-DUCT導流、Air curtain等空氣力學設計,讓空氣阻力系數只需要0.23,並使用氣動懸掛系統,提升行駛穩定性,其懸掛高度可調整15到25毫米。 全新中型電動巴士MODEL U主打商務接駁需求,延續MODEL T電動巴士的設計風格,包括簡約的外觀及
國際中心/許嘉惠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公布了一段清晰的影像,毅力號(Perseverance)探測車捕捉到宛如科幻小說的畫面,火星紅土上佈滿大量的深藍色岩石,科學家也推測,這些藍色岩石的成分,與地球玄武岩類似。
2024諾貝爾物理獎,由「AI教父」英裔加拿大科學家辛頓(Geoffrey E. Hinton)和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獲獎,76歲的辛頓出身學者家族,在童年肩負家族榮辱的極大壓力,儘管考上劍橋大學完成學業,畢業後一度當過木匠,之後才繼續攻讀愛丁堡大學人工智慧博士。
[Newtalk新聞]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8日)揭曉,由現年91歲的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及76歲的加拿大科學家辛頓(Geoffrey E. Hinton),以研究透過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基礎發現與發明獲得殊榮。 諾貝爾獎審查官方單位推崇2人在物理科學基礎的突破,表示2名得主展示了全新的方式,使用電腦幫助與引導我們,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許多挑戰。根據人工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對科學、工程與日常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防FPV自殺無人機攻擊 解放軍攻台一線火力突擊「黑豹」加裝鐵籠台商連上銘任中共湖南省政協委員 陸委會:依法處新台幣40萬元罰鍰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8日電)鴻海科技日今天登場,鴻海旗下鴻佰科技(Ingrasys)總經理丁肇邦指出,輝達(NVIDIA)的Blackwell平台市場需求相當大,集團正在建造全球最大的GB200伺服器生產基地;輝達機器人技術與邊緣AI部門副總裁塔拉透露,鴻海墨西哥廠正在製造GB200伺服器。
2024年諾貝爾獎生醫獎得主揭曉。由美國發育生物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美國分子生物學家加里.魯夫昆(Gary Ruvkun)共同獲獎。 維克托.安布羅斯和加里.魯夫昆發現了「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進行基因調控的作用」。早在1993年,這兩位學者就共同發表了超乎預期的研究成果:小分子核糖核酸進行基因調控的作用,不僅在演化過程中一路保存至今,且極度關鍵。 維克托.安布羅斯1975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之後,他開始以「控制線蟲發育時間的遺傳途徑」為主題進行研究,並接續在哈佛大學(1984~1992年)、達特茅斯學院(1992~2007年)及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2008年至今)任教期間持續研究工作。 1993年,維克托.安布羅斯所主持的「安布羅斯博士實驗室」成員發現了第1個小分子核糖核酸。由於線蟲發育會受到「異時基因調控路徑」中的重要因子所調控,從那時起,小分子核糖核酸在發育中的作用,就一直是他研究的焦點。 加里.魯夫昆則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家、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1973年,他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學士學位後,
[NOWnews今日新聞]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台灣時間10月8日下午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JohnJ.Hopfield)和加拿大學者、有「AI教父」之稱的傑佛瑞.辛頓(Geoffrey...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9日電)英美3學者以蛋白質設計與結構預測獲得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學者說,三人研究成果讓科學家可設計新蛋白質、抗體等,是非常了不起成果,未來可成抗體篩選、藥物設計主流。
(中央社德國達姆斯塔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2022年測試飛行器撞偏小行星軌道以免撞上地球,如今歐洲派探測器再飛赴標靶小行星研究撞擊後續影響。歐美希望2030年時能初步建立起預防「彗星撞地球」機制。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8日專電)全球嵌入式電子商品展(Embedded World North America)今年首度在德州奧斯汀舉行,多家台廠參加。華碩與農用自動化拖拉機、自動結帳系統、醫療設備等公司合作,導入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支援AI解決方案。
國科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及國家太空中心,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合作,辦理「科學家的秘密基地」長期展,位於科教館8樓東南側扇形展場,今天(9日)更新展區後重新開展,希望讓民眾透過互動遊戲、手作活動與模型展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病逝,引發外界關注。肺癌已連續43年為國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一年就奪走上萬條人命,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大增,且多數未抽菸也少烹調,國內肺癌權威醫師陳晉興表示,可能與化妝品常須使用滑石粉,而滑石粉常摻雜一級致癌物「石綿」有關。他表示,由於將滑石粉中的石綿移除,成本相當高昂,不含石綿的化妝品售價會是市售的10倍,「因此,女性勿買太便宜的化妝品。」
大聯盟季後賽激戰,教士在分區系列賽取得2比1領先優勢,道奇明天輸球就會被淘汰,賽後媒體追問大谷翔平的問題相當直接,日媒觀察大谷似乎對於回答道奇「退無可退」、「站在懸崖邊」等問題有點惱火,情緒流露相當罕見。
現年59歲的裘海正(本名:裘素鳳)出生於台東,早年她以別名「陽光少女」出道,在恩師劉文正扶植下與方文琳、伊能靜組成「飛鷹三姝」。近年裘海正曾任臺北體育學院動態藝術學系講師、基督教宣教士,最近也跟上潮流開Podcast節目。而今(9日)一早,她在臉書分享有酸民嫌她變得又老又肥,她高EQ回應說,畢竟「我年輕、苗條的時候,你也沒喜歡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