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災後重建 撒希望種子

太魯閣國家公園今年接連遭地震、風災侵襲,原生植披隨邊坡崩塌變得光禿禿,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避免外來植物趁虛而入,邀遊客用台灣原生種子製作種子球,拋撒在轄內中橫公路福德祠下方邊坡,期待種子萌芽成長持續守護太魯閣。

太魯閣國家公園自0403花蓮大地震後出現不少崩塌地,太管處憂心若遭強勢外來植物捷足先登,恐衝擊園內特殊原生植被,6月起便與慈濟大學專案助理教授張木林合作,號召志工與學生採集數10種台灣原生種先驅植物種子,處理製成種子球後拋撒在崩塌地。

太魯閣峽谷音樂節9日登場,太管處把握災後難得的人潮,邀請參與採種解說的志工在活動會場設攤,張木林和學生透過看板和影片,向遊客解說採種復育崩塌地的計畫與行動,與民眾一起製作種子球,吸引許多親子響應活動,整天下來共逾300人參與。

太管處指出,民眾製作的種子球是利用有機土、黏土混和加水,再加入志工採集處理好的密花苧麻、扭鞘香茅、構樹、駁骨丹、杜虹、車桑子等原生植物種子,一整天共製作約20公斤種子球,前天趁種子球狀態最佳之際,一早與張木林團隊拋在中橫公路183.6公里福德祠下方邊坡,期待種子在陽光和雨水的滋潤下發芽成長。

太管處表示,響應種子球活動的遊客認為參加峽谷音樂節時,還有機會以具體行動為災後受傷的太魯閣「做一件事」感到開心,當天活動結束後,送給參與活動的人1枚希望種子紀念胸章,感謝守護太魯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