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麻里飆40.0度極端高溫 慎防熱傷害 醫:3狀況需洗腎

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資料顯示,台東縣太麻里測站今天下午1時36分出現40度極端高溫,中央氣象署已發布高溫資訊。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如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必要時應盡速就醫;如無法快速恢復腎功能,並產生酸血症、體內鉀例子濃度過高、「腎臟壞到水排不出來」等程度,會介入洗腎。

國健署衛教資訊指出,人體在溫、濕度高的環境下,汗水排不出體外且水分攝取不夠時,會讓體感溫度隨著升高,增加熱傷害的風險,從輕微倒嚴重可分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和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甚至可能超過30%,衛福部最新統計指出,截至本周四,6月已有111人因熱傷害就診。

國健署長吳昭軍建議,民眾外出活動時,應注意避免或減少曝曬於高溫環境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3字訣「涼、補、心」,分別為保持「涼」爽、「補」充分水分及提高警覺「心」,建議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並搭配防曬裝備,也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藥保持每天喝至少2000毫升的開水,但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活動或工作者,需要適度補充含有電解質(鹽分)的液體,避免脫水、熱痙攣、無力、頭暈、抽筋等狀況。

症狀方面,吳昭軍提醒,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請儘快休息並補充水分,如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必要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的協助。

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說,熱衰竭大部分發生在氣溫炎熱、密閉不通風的場所,或是大太陽下工作者、國軍野外操演、運動大會等,需要在極度炎熱天氣進行極度體力付出活動族群,如有同時服用含抗組織胺的感冒藥、喝酒、本身有疾病等,可能因此增加熱衰竭發生機率。

這類患者送到急診室,量體溫常常都高達39.5度至40度,許永和指出,患者可能因為溫度太高,導致中樞神經受到影響,開始產生不同程度意識紛亂,輕微的會有「人時地不對」的情形,嚴重者則甚至可能昏迷,也可能表現在其他器官衰竭,最典型的是合併熱衰竭、橫紋肌溶解、肝功能惡化,有些患者則會有心臟功能受損的情形。

治療方面,許永和說,原則上會讓病人急速降溫、使用支持療法、補充水份等,如果沒辦法快速恢復腎功能,並產生酸血症、體內鉀例子濃度過高、「腎臟壞到水排不出來」等程度,才會介入洗腎。

天氣熱要多喝水預防熱傷害,不過喝多又怕「水中毒」,對於這樣的疑慮,許永和說,腎臟處理水分的彈性非常大,一般人適量補充水分,通常不太會造成這樣的情形,過去碰到的水中毒個案,是有強迫症的精神疾病患者,即便身體已經發出警訊,仍會覺得「一定要喝這麼多」,以2000至5000毫升的寶特瓶為例,這類患者往往會喝到5至6瓶,「1萬毫升以上腎臟不容易處理,會有水中毒」。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清大畢典林青霞吐「沒上大學很遺憾」 下一秒反轉全場大讚
6月份4G、5G資費懶人包/電信三雄4G吃到飽不降速482元!5G方案它更便宜
年輕人流行1穿搭!他吐槽像「賽亞人」:不懂是什麼風格
他問宜蘭晚上去哪「印象深刻」?內行人推1景點:逛到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