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親密關係 是一種病

好的愛情是美好的,前提是,遇見它之前,我們能自重、自愛,而後才能愛人。(圖片來源/Rodrigo Souza@pexels)

娜姐:

大學時就已關注您的公眾號,現在我已開始工作,但有段噩夢般的經歷,至今都不敢和人提起,也無法面對,我想和您說說。

因為父母管得嚴,不允許談戀愛,大學前我沒有交過男友。大學後,有個國中同學追求我,當時他已就業。他每天都和我視訊,我被他的執著打動了。

他工作的地方和我讀書的大學不在同一座城市,他偶爾會來學校看我。交往三個月後,我們就開始吵架,只記得都不是什麼大事。我提出分手,他苦苦哀求,最終沒分成。

他週末要上班,有時讓我坐高鐵去找他。

我去找他時,他會表現得很體貼,帶我出去玩,做飯給我吃,說盡關心的話。但他要求和我發生關係,這一點我不同意,可能是保守,也可能是害怕,總之因為這個問題我們吵了架。回到學校後,我再次和他提出分手,他不同意,就來學校找我,說要把話當面說清楚。我想著好聚好散就同意了。結果他見面就以割腕威脅我,還傳來自殘的照片。我嚇壞了,但仍堅持分手。

見苦肉計沒用,他便改威脅我,說要把我們的事和我爸媽說(我曾告訴他,我爸媽不允許我談戀愛)。然後,他說他辭了工作,到我的學校旁租屋一個月,要和我好好相處,如果我到時候還想分手,他就放棄。我又同意了(現在想來,我真的很傻)。

某天,他在我喝的水裡下藥,然後趁我昏迷不醒,拍了多張只穿內褲的裸照。我清醒後他威脅我,如果我不繼續和他交往,他就把這些照片傳給我的熟人。他還說,憑什麼他這麼愛我,我卻始終不願和他發生關係、憑什麼將來別的男人可以得到我,他卻不能。

那一刻我真的崩潰了。我徹底明白他是個魔鬼。我從他的租屋處跑出來後,堅決提出分手,他果然把照片傳給了我的老師和同學。最後,他還把照片傳給我爸媽,說如果我不和他和好,他就列印照片,貼到我們社區。

那段時間我真的好憂鬱,覺得自己做了天底下最丟人的事,很想自殺。我不敢回家,不能上課,感覺全世界所有人都在看著我。

爸媽知道後臭罵了我一頓,也安慰我不要怕,要我回家。他還每天打電話騷擾我媽。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年多,我和我的家人始終沒有報警,主要是怕他用極端的方式傷害我(他知道我住在哪裡)。

我採取的方式就是不管他說多難聽的話、透過什麼方式聯繫我,我都不再回他。後來,他漸漸不再威脅我,可能是有了別的對象,我也不清楚具體原因。但整件事對我們一家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到現在我們都回避著這件事。我現在已經在工作了,卻不敢再談戀愛,不敢接觸任何男生。

寫信給你回憶當時的一幕幕,我還渾身發抖。我很想忘掉這件事,或者勇敢到接受它已發生,但我做不到。

我也很想像別的女生那樣,遇見優質男生時,能大膽地去愛(不論長相還是工作,我都不算差),但我感覺已經喪失愛的能力。

保全自己、適時認輸

抱抱。

能夠想像得到你為了自救、為了變好,衝破極大的心理障礙,懷著前所未有的勇氣,將自己再次置身那段黑暗恐怖的歲月裡,寫給我這封信。一想到這一點,我就覺得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這絕對不是安慰你。

就這段經歷來說,沒有戀愛經驗和危機常識的你,不自覺地做對了此類事件中最關鍵的兩點:保全自己、適時認輸。

認輸不代表懦弱

被稱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的李玫瑾老師,曾談過戀愛關係裡極具危險性的一種人格─邊緣型人格(編按:指介於精神官能症〔neurosis〕和精神病〔psychosis〕之間的狀態)。這種人,好的時候對你特別好,但如果你不聽他的話,要和他分手,他就會變得非常壞。他在兩種邊界之間不停轉換,用極致的好迷惑你,讓你放鬆警惕;又用偏執的壞傷害攻擊你,如果你激怒了他,很容易釀成悲劇。

如果不小心遇到了邊緣型人格的戀人,該怎麼辦?李玫瑾老師給的意見是,在緊急情況下,一定要認輸。

你的前男友就是屬於這種人格。這種人格的人,在親密關係裡極具破壞性,他用「好」和「壞」兩面控制你,讓你在「復合」和「分手」間來回搖擺,直到他用裸照威脅你和你的家人,你才徹底放棄對他的幻想。這種情況下,年少膽小也不懂求救的你,還是做對了兩件事:

第一,認輸,沒有激化他做出更極端的事。

第二,不自賤,他再怎麼威脅你,你都沒有和他發生關係,沒有在這個臭泥淖裡沉淪,讓事情更糟糕。

在他不斷騷擾的一年多裡,你都沒有報警,可能會遭到某些人的嘲諷,我卻想對你說:我理解你。因為報警後,他的惡性被刺激放大,很可能就會報復你。你選擇不和他正面衝突,但你媽媽替你接受他的攻擊,等於給了他一個緩解的管道。

漸漸地,他的心態和情感發生改變,也放棄了傷害。

報警求救固然是遭遇危險時最該做的一件事,但由國際間發生的許多類似案件可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麼做看似不夠氣派,但能保全性命。這不是不相信法律,而是讓我們不因一時逞強和大意,用珍貴的生命去交換變態狂的不要命。

那麼這起事件中,你和家人有沒有做錯之處?答案是:有。

錯誤的兩性觀,等於變相把孩子推給壞人

就在接到你的來信時,我也收到了另一個女孩的來信。

她也是剛讀大學。之前父母管教她很嚴,她媽媽甚至跟她說:「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所以,她對男性陌生又好奇,根本不知道怎麼判斷渣男。她在玩線上遊戲時,認識了一個男人。那個男人是髮型設計師,長得很好看,還很會說動聽的話。見了兩次面後,男人就連哄帶騙地和她發生了性關係。

這樣的關係持續兩個月後,女孩發現自己感染了性病,需要治療。她找上男朋友,對方卻不管,還說是她自己亂來才染病。

她覺得自己要死了,卻不敢告訴父母。我諮詢婦科專家朋友後,回信給她,她才知道這種病能治癒,只要保護好自己,很快就能康復。

之所以和你說這個女孩的故事,是因為你們有著同類型的父母:逃避灌輸正確戀愛觀和兩性觀的父母。

這樣的父母總打著保護孩子的旗號,把戀愛當作洪水猛獸,甚至為了達到目的,不惜醜化異性,讓孩子心生畏懼,而不是引導他們怎麼識人、怎麼去愛、怎麼面對意外和風險。結果,孩子一旦脫離父母的掌控,便很容易出狀況。父母對愛和性有多排斥,孩子就可能為愛和性有多受傷。

當父母灌輸給孩子錯誤的兩性觀時,某種程度上等於把孩子推向壞人,壞人就是看準了,那些「成年卻沒成人」的孩子內心有多匱乏。由於父母的打擊和逃避,孩子在偷偷戀愛後,若遭遇身體和情感的創傷,不敢第一時間向父母求助,於是會在孤立無援中被繼續傷害,甚至走偏了。

所幸,你父母知道真相後,第一時間接納了你。但直到今天,他們也沒有以有效的方式完全接受和保護你,而是以逃避和掩飾加重了你的罪惡感和羞恥感。

他們應該告訴你:你之所以遭受那樣的創傷,他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今後如果有人想傷害你,你要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他們會永遠和你站在一起去面對、解決。

如果你沒有等到他們這些話,那就每天對自己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錯。你只有得到了釋放和接納,才能在寬宥自己中向前走。

認同自己,才能創造想要的幸福

每個人的一生,不管是工作還是情感,都不可能永遠順遂不犯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犯錯,就是成長的階梯;問題,就藏著覺醒的洞察。

由於家教和見識所限,你犯的錯像很多女孩一樣,不過,你處理得比多數人都好。這些糟糕的過往雖然讓我們受傷、受辱、受損,但更讓我們學會分辨人性的醜惡與戀愛的實際。

好的愛情是美好的,前提是,遇見它之前,我們能自重、自愛,而後才能愛人。當你在某個恬靜的午後,牽手一個溫厚深情的男子,歷經一段靜好的愛情,在充分的愛和被愛中獲得滋養和成長,再回首看這段過往,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擺脫了噩夢。相信歲月能治癒一切,你也要不辜負歲月,要在日夜趕路中變得自信而勇敢。

最後,我願意送給你這樣一段話:門外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所以,打開門,走出去,勇敢愛,就像沒有受過傷那樣。加油!

內容來源:《與悲傷共處:陪你找到兩性相處、親子互動、婆媳和諧與肯定自己的31個真實故事!》好的文化授權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戒菸好痛苦?如何正確使用戒菸輔助藥物?藥師解析
一流公司想的跟你不一樣
碳水化合物與腸道的親密關係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