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不可逆 及早發現、醫療介入有助延緩

失智好發於高齡階段,而台灣已正式步入高齡化社會,失智成為健康重要議題,醫師表示,失智不只是單純的記憶力衰退,包括空間感、認知能力等都會受影響,若合併走路不穩、講話顛三倒四,甚至表達想像出來的不真實事件,應及早就醫,有助延緩症狀。

醫師表示,失智不只是單純的記憶力衰退,包括空間感、認知能力等都會受影響,若合併走路不穩、講話顛三倒四,甚至表達想像出來的不真實事件,應及早就醫有助延緩症狀。(示意圖/Getty Images)
醫師表示,失智不只是單純的記憶力衰退,包括空間感、認知能力等都會受影響,若合併走路不穩、講話顛三倒四,甚至表達想像出來的不真實事件,應及早就醫有助延緩症狀。(示意圖/Getty Images)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就有一名失智者,愈高齡,比例愈高,75至85歲盛行率,可達7到13%。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儘管目前醫學無法治癒這種近乎不可逆的腦部退化疾病,但早期發現、尋求醫療介入,有助於延緩疾病進程。

不少人認為失智就是健忘,顏佐樺解釋,其實失智症影響的不只是記憶力,包括空間感、語言功能、抽象思考能力、認知能力、情緒都會受影響。

顏佐樺舉例,忘記早餐吃了什麼,可能是因為健忘,但如果忘記有沒有吃飯、不知道現在到底幾點,可能就不是單純健忘,而是失智症狀;若長者合併走路不穩、講話顛三倒四,甚至表達想像出來的不真實事件,家屬就該有所警覺恐是失智症,並及早就醫,尋求治療。

造成失智症的原因,顏佐樺表示,大致可分為「退化型」和「血管型」兩類最為常見,前者又以阿茲海默症最多,與腦部病變和遺傳基因有關,後者則是受到三高等代謝症候群疾病影響,而導致的失智症。

此外,不良生活習慣是失智症高危險因子,如酗酒、抽菸、缺乏社交與失智症有密切關聯,生理疾病如聽覺障礙、肥胖、憂鬱症、腦部曾受傷,也容易讓失智症找上門。

顏佐樺強調,腦部退化不容易逆轉,早期發現格外重要,輕度認知障礙是未達失智症的前期階段,是治療黃金期,建議幫腦部做健檢外,適當健康飲食、多運動等,都有機會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