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分級研究登國際期刊 許景琦獲國際精神衛生會議特殊榮譽

《圖說》台中市維新醫院院長<a class="link " href="https://tw.news.yahoo.com/tag/許景琦" data-i13n="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 data-ylk="slk:許景琦;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itc:0">許景琦</a>等人,發現「類澱粉」數值比能反映失智症等級,發表於國際期刊,受到重視與肯定。
《圖說》台中市維新醫院院長許景琦等人,發現「類澱粉」數值比能反映失智症等級,發表於國際期刊,受到重視與肯定。

【民眾網諸葛志一臺中報導】隨著人口老化,台灣失智人口越來越多,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台65歲以上老人患有失智症者達30萬7931人、占比7.54%,但失智症的等級如何分辨?醫學博士、台中市維新醫院院長許景琦等人,利用美國阿爾茲海默氏症聯絡中心(NACC)20多年來蒐集的4萬多名案例作對照,發現「類澱粉」數值比能反映失智症等級,此研究於4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獲得國內外醫療界的重視與肯定;許景琦博士也獲邀於12月前往巴黎,擔任(Scicon X)國際精神衛生及精神醫學會議同題目主講人。

在全台30萬多名失智症患者中,包含12萬多名極輕度患者、18萬多人則為輕度以上患者,且80歲以上老人中每5人就有1名失智者。為更了解失智症相關情況,許景琦與中山醫學大學健康數據科學中心、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及國立清華大學等單位共8名醫師、1名教授,利用NACC蒐集的4萬多名案例,對照神經精神盤點問卷進行對比研究。此論文呈現的結果就是將來可以用數字為失智症座等級分辨。

目前也擔任台灣觀光醫療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許景琦博士,2016年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提名,取得美國衛生學院最佳博士論文,這次期刊論文「腦脊髓液生物標記於正常認知、輕微認知缺損及失智的病人間之差異」又獲得國際肯定,他身為論文第一作者,獲邀於今年12月初在巴黎舉行的科學論壇,擔任(Scicon X)國際精神衛生及精神醫學會議同題目的主講人,表彰他在精神醫療領域上的特別突破!

《圖說》台中市維新醫院院長許景琦博士將受邀前往巴黎,擔任國際精神衛生及精神醫學會議主講人。
《圖說》台中市維新醫院院長許景琦博士將受邀前往巴黎,擔任國際精神衛生及精神醫學會議主講人。

許景琦指出,透過這些資料研究,他們發現「P-蛋白質/類澱粉42」與「T-蛋白質/類澱粉42」的數值比率,可直接反映失智病人的認知分級;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曾於2018年發表關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報告,認為腦內類澱粉沉積與正子攝影的比較可達到診斷目的,這次他利用腦脊髓液的蛋白質除以類澱粉沉積,也獲得一樣效果,且診斷費用較低、結果更正確。

許景琦表示,他已要求巴黎國際精神衛生跟精神醫學會議主辦單位,能在會場懸掛我國國旗,並播放台灣民謠《安平追想曲》,盼藉此紀念自己曾祖父過去在台南七股以扁擔挑鹽的生活,此要求獲巴黎主辦方認同與感動,並同意播放充滿台灣味的歌曲,他也期盼能代表台灣醫療界到法國巴黎發光發亮。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