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自曝求助精神科!有這症頭小心癌症三高愛找麻煩
【余宗翰報導】身材火辣有「蛇姬」封號的女藝人林采緹,最近在IG限時動態中透露自己健康狀況拉警報,身體不斷亮出4個警示燈,症狀一一現形讓她不得不就醫!
5日林采緹在限時動態透露自己已連續失眠2周,常常在床上翻來覆去直到早上才睡著,且只睡了2到3小時又自動醒來。這段期間常常有累到睜不開眼仍無法入睡的痛苦情形,睡眠品質不佳也使林采緹出現手抖、頭昏腦脹、講話很頓、反應遲緩等症頭。
直到最近林采緹終於去看了精神科,情況獲得改善,終於能好好入眠,擺脫痛苦的睡眠障礙與影響讓她直呼「睡眠真的好重要」。
長期失眠小心自律神經失調,手抖、心悸、頭痛攏總來
現代人生活壓力比較大,容易導致失眠,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到身體機能失衡。郭育祥診所院長郭育祥在診所官網中指出,失眠不只是「睡不好」那樣簡單而已,對健康與生活造成的影響;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之中,自主表示有睡眠障礙者高達9成,若問「目前最困擾你的問題是什麼」則約有53%的人會回答「失眠」!
自律神經系統支配著人體大部分器官,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作動時可讓身體保持戰鬥狀態,更專注處理眼前狀況;而副交感神經作動時則是讓人放鬆,藉以休息。由於現代社會的高張壓力,交感神經容易長期處於作動的狀態,使得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這樣過度緊繃的狀態可能會引發失眠、全身痠痛等症狀。
若自律神經失調,其症狀就包括林采緹發生過的手抖,可能會讓人誤以為得到巴金森氏症,感到驚懼不已;雖然自律神經失調不是會危及生命的重症,卻可能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比如引致胸悶、心悸、發麻、頭暈、頭痛等症狀。
中風、糖尿病、白血症通通來,失眠危害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大家都知道睡覺很重要,但可能不知道沒有好好睡覺或睡眠時間不足會帶來多大的危害。千萬別以為自己還身強體壯,可以扛得住欠下的睡眠債;事實上,根據調查,有時年輕的身體比高齡者更容易因為睡眠不足而出問題。
年輕的失眠者中風機率比長輩高8倍
2014年嘉南藥理大學與奇美醫院一起調查失眠者的健康情形,研究人員從台灣健保資料庫裡選出21,000名失眠者與64,000名沒有失眠的人,連續追蹤4年;結果發現失眠者之中,有583人中風,比率是2.7%,而沒有失眠的人只有962人中風,比率是1.5%;換句話說,失眠者比沒有失眠的人,多1.8倍的中風風險。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年齡的差別,結果發現18~34歲的人如果有失眠問題,中風風險竟然比34歲以上的人高8倍!這代表著,年輕的身體其實更容易因為睡眠債而中風,顛覆一般人的認知。
睡眠不足者罹癌機率顯著升高
除了容易導致中風,讓現代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也比較容易發生在睡眠不足的人身上。2018年12月一分刊載在《Sleep》期刊的研究就指出,睡眠不足的人罹癌機率明顯較高。
該研究針對加拿大約46,000名35~69歲的居民,觀察他們在2001~2015年期間的睡眠時間,並在2017年調查他們的癌症發生狀況。分析後發現,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族群,比起只睡7~9小時的族群,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的機率高114%左右,血癌機率也高出約70%!
碰到睡眠障礙,糖尿病風險高2倍
如果有睡眠障礙,要特別小心自己的血糖值,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可能是別入的2倍!
日本大阪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代謝內分泌異常內科學的稻葉雅章教授指出,當人進入熟睡狀態時大腦腦波會呈現三角波,此時血糖值會下降;相反的,如果大腦的三角波發出時間不長,會讓血糖值上升;在血糖上升之後交感神經會變得活躍,這種三角波短少的狀態會讓人難以入睡,因而產生壓力荷爾蒙讓血糖值上升,結果就此陷入惡性循環。
研究發現,有睡眠障礙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曾表示,多項研究都顯示睡眠時間不足會使血糖值上升,而門診中也觀察到生活型態忙碌、熬夜的情況會導致血糖偏高。他建議,一般睡眠時間約7~8小時比較充足,若小於4小時則為嚴重不足。
睡覺時間不夠記憶容易喪失
最近一項電腦模擬研究顯示,充足的睡眠能讓人保留更多舊記憶。根據外媒《ScienceDaily》報導,美國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透過一個能模擬不同大腦狀態(如睡眠或清醒)的模型,檢視睡眠能否鞏固新編碼的記憶、或防止舊記憶的毀損。
研究第一作者、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教授Maksim Bazhenov表示,大腦在睡眠時會不斷重複人們在白天時習得的知識、動作,藉此幫助人們組織記憶,這個記憶的組織能幫助容納新記憶的同時又保存舊記憶。舉例而言,打網球時肌肉會記憶怎麼揮網球拍,而打高爾夫球,肌肉又要記憶不同的動作,「睡眠可以確保打高爾夫球時不會讓腦中關於網球技巧的記憶消失,使不同記憶可共存於大腦中。」換言之,睡眠不足的人可能更容易喪失過往的記憶,必須花時間重新學習。
「累了就睡」看似天經地義,對某些人來說卻是難如登天。為什麼好累還是睡不著?下一頁看怎麼解決
好累還是睡不著?找出原因、用正向態度應對才能克服失眠
「累了就睡」看似天經地義,對某些人來說卻是難如登天。永愉診所臨床心理師林詩維在專欄文章中指出,有些失眠患者甚至會對一直睡不著這件事感到沮喪,她建議可用前置因素、誘發因素、持續因素3大面向逐一審視自己的失眠情形:
前置因素:容易失眠的生理或心理特質,例如易焦慮、較敏感等。
誘發因素:引發失眠出現的壓力或生活事件,如工作壓力、生病住院、結婚、災難、出國時差、輪班等,觸發清醒系統的反應過度旺盛,造成無法入睡。
持續因素:讓短暫失眠延續下去演變成慢性失眠的因素,例如提早上床努力準備睡覺、每晚觀察自己是否想睡了、到晚上害怕無法入睡…。
改善失眠就像減重,沒有捷徑或任意門,需要按部就班,運用多種方式讓自己脫離無眠的夜晚,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別依靠藥物。心理師認為,睡不著時,不妨利用腹式呼吸、緩速呼吸、肌肉放鬆、或靜坐冥想等來訓練睡眠,這些都能讓人在訓練過程中體驗到自律神經平衡的放鬆感受,一旦能進入生理與心理的放鬆,離一夜好眠的距離就不遠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