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十年內達成財務自由? 學會從「終點」回頭看,幫你省下走冤枉路的時間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撰文者:Mr.Market市場先生

「長期投資很慢,有沒有賺更快的方法?」這是我最常被人詢問的問題之一。好幾年前我開始學投資的時候,曾在許多書籍和資料上看到:股票長期投資年化報酬率大約是八%上下。

當時我對這個數字很困惑,因為無論我怎麼算,如果只靠一般台灣上班族薪水及投資累積財富,想達成初步的財務自由,最快也要二十年的時間以上,這還是假設每月至少投入三萬元以上資金才可能達成。

那時我在電腦前看著EXCEL的結果想了很久,還是不明白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如果電視、雜誌、網路上的資訊都告訴我們投資很重要、靠投資能達成財務自由,那為什麼需要這麼久,最少動輒二十年到四十年?這還是假設沒有遇到意外的情況。

當時的結論是:「八%或一○%報酬率太低、太保守了,我應該能夠試著創造更高的報酬率。」許多人在剛開始學投資時,也可能得到和我一樣的結論,進而開始學習各種投資方法與工具,試圖要「戰勝市場」。

在今天看起來,當時的想法源自於知識不足,對於市場認識太少。八%報酬率對如今的自己來說,其實已經是很不錯的數字了。現在我會選擇用最簡單的被動投資方法管理自己一半以上的資金,這對我來說是最輕鬆的方式。

到底有沒有能幫自己更快達成財務自由的方法?我認為有兩點是關鍵:

1. 試著從終點往回頭看,能省下許多走冤枉路的時間
2. 一個人能投資的資源並不是只有金錢

假設手上有五千萬元,你會怎麼安排自己的投資與生活?

假設手上有五千萬元,你會選擇有機會創造高報酬,但一覺醒來可能會損失一○%的投資方法嗎?當資金五千萬元時,損失一○%就是五百萬元,雖然這有可能只是帳面上的損失,但想必會讓人晚上很難安心睡覺。

如果最終你並不會選擇這種投資方法,那從現在你就應該避開這種方法。同樣的,如果擁有足夠財富,你不會希望天天看盤做研究,因此需要花大量時間看盤做研究的方法,你從現在就應該要避開。

那時會開始注重健康、擔心突如其來的意外造成巨大損失,因此你現在就該開始幫自己規劃運動和調整飲食,以及思考應該要準備怎樣的保險。從終點回頭看、以終為始,可以幫我們在人生與財務規畫上,省下許多走彎路的時間。

投資自己,而不是只投資金錢

很多人覺得投資理財就是如何有效率運用資金,但我覺得這樣定義太狹隘。所謂投資理財,就是有效率運用各種資源的能力。一個人即使沒有太多資金可以投資,也仍然擁有其他重要的資源,包含時間、知識、人脈等,這些資源只要好好運用,就擁有非常巨大的潛力。

《賺錢,也賺幸福》的開頭提到一個重要的規則——勒巴夫定律:主動積極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投資你的金錢。然而大多數人的做法都相反,往往是主動投資金錢、被動投資人生。把「投資」當成是最重要的資產,卻把「自己」這個金礦擺在一邊。主動投資並不是壞事,但對於沒有太多資金的人來說,時間花在投資自己的人生上,是更有效率的分配,也是縮短達成財務自由時間的關鍵。

有句話說:下班後黃金三小時,決定了人與人的差距。時間管理、尋找自己的價值,這些看起來是個跟投資理財無關的議題,但實際上卻是影響個人財富的關鍵,如果每月能投入的資金不再是三萬元,而是三十萬元,財務自由的時間會縮短到不用十年。這看起來很困難,但的確有許多人辦到,而你得先從改變投資時間的方式開始才有可能達成。

一本通往財務自由的書

如果一本書只告訴你投資方法,就像前面提到的,一般人無論再快都還是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成初步的財務自由。《賺錢,也賺幸福》談的是真正的快速累積財富方式,從收支管理、時間規畫、對事業的思考,到簡單的投資與資產配置觀念,以及保險和退休規畫。更快達成財務自由的關鍵,是簡單的投資方法,加上投入時間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

也許你必須對自己有足夠信心,才能相信這樣的成果會比花時間在投資上更好。但看完這本書時我感觸很深,因為書中描述的內容跟自己一路走過來的體悟和感受完全一樣。這種感受是抽象的,並不像任何投資操作方法一樣具體。如果把這本書給十年前的自己,也許當時的我依然很難體會,改變財務的關鍵,原來是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選擇。最後希望這篇推薦序,能夠讓正在閱讀的你,更加了解作者想傳達的理念。

本文摘自《賺錢,也賺幸福(修訂版)》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一直很窮,不是因為不夠省!最牢靠的致富之道只有一個

想要投資致富,又不想天天看盤?運用「勒巴夫定律」,你就能獲得財富自由的人生!

不想再為「錢」煩惱... 4大步驟讓你達成財務獨立,得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