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創傷倖存者恢復狀況?研究:穿戴式設備可協助醫師監測症狀變化

一項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指出,手腕可穿戴式設備能偵測創傷後壓力曝露 8 週內的不良症狀結果。據了解,在車禍、意外等創傷後的 8 週內,有幾種指標與倖存者的疼痛、睡眠和焦慮變化有關。此外,這些生物標記可確定疼痛、睡眠和焦慮恢復良好的人,具有很高的預測價值。

這項發表於《JAMA Psychiatry》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具有各項功能的手腕可穿戴式設備易於佩戴,且在消費者中普遍使用,從這些設備中獲得的 24 小時活動特徵,可能識別那些將從高風險創傷中恢復過來的人。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精神醫學助理教授 Laura Straus 博士表示,這些發現對於識別創傷後易受疼痛和心理健康問題影響的特定患者,以及測試潛在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重點是減少最近經歷過創傷事件者的問題。

這項研究是被稱為「AURORA」大型研究專案的一部分,允許研究人員利用患者的數據,這些人在經歷創傷(例如車禍或其他嚴重意外)後進入各地醫院的急診室。研究專案的最終目標是為經歷過創傷事件的人,開發、測試預防和治療介入措施。

穿戴式設備可協助患者和醫師確定創傷後症狀變化

科學家已經知道,有一部分創傷倖存者會出現長期疼痛和心理健康困難,在社會經濟弱勢背景的個體中尤其如此。目前沒有客觀的評估方法或生物標記來確定誰會從創傷中恢復,誰會出現長期症狀。

為了研究是否可根據手腕可穿戴式設備數據識別出任何候選生物標記的問題,參與者從急診室開始佩戴研究手環 8 週,並完成了基於智慧手機的神經精神症狀定期評估。研究團隊驗證了與特定自我報告症狀域相關的休息活動特徵,以及症狀嚴重程度隨著時間的變化。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醫學教授 Thomas Neylan 博士提到,研究發現幾種活動措施與疼痛隨時間的變化有關。此外,客觀的睡眠週期碎片化與疼痛變化,這些自我報告的睡眠問題和焦慮有關,這些發現強調了手腕可穿戴式設備在確定創傷後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和支持方面的潛在用途。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最新發現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它表明可穿戴式設備的客觀生物標記可以作為篩檢工具,協助患者和醫師確定創傷後症狀是改善還是惡化。專注於創傷早期後果的研究至關重要,因為我們需要更好地瞭解不良症狀是如何發展的,以便能夠預防和治療它們。

文/孫珞軒、圖/孫沛群

更多Heho健康文章

心理創傷能復原嗎?諮商師解析面對創傷的 4 個步驟

如何面對心理創傷?心理師:別單打獨鬥就完成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