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與生病》妄想與幻覺 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衡

妄想與幻覺常被共同聯想,事實上卻是不同的精神疾病現象;妄想是虛假的信念,往往主觀認定而非客觀事實,患者想法常根深蒂固無法動搖,幻覺是感官異常,如聽到沒有的聲音,看到沒有的事物,雖然妄想與幻覺是兩種不同症狀,卻也可能相互牽連,因此常被民眾混淆。 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平衡,容易出現妄想與幻覺。北市聯醫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指出,當腦部多巴胺、血清素與其他化學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衡,患者思考與知覺功能便容易失調。 醫師指出,這類慢性腦部疾病可能讓病患產生一到多個聲音與自己對話的幻聽、妄想、思考障礙、感官經驗異常。當大腦傳導物質的失調,患者思考與知覺功能就會出現異常。思考障礙指思考的型式與內容,是否含有妄想。知覺則指感官的察覺經驗,通常指聽幻覺與視幻覺,部分個案亦曾出現觸幻覺或嗅幻覺。 醫師進一步解釋,妄想指怪異及錯誤的信念,脫離現實或令人難以置信的想法,經解釋後仍深信不疑。幻覺較常為聽幻覺與視幻覺,有人聲在耳邊交談、批評或議論,與幻聽對話,外觀上像是表現出自言自語,或無緣無故地笑或發怒等等。有些患者時常表現語言問題,多半是語言脫軌或語無倫次,思考或談話缺乏組織,談話內容無意義的、急迫、缺乏主題、雜亂無章、語無倫次,不切實際以以致於別人難以理解。 除藥物外,改善妄想及面對幻聽干擾的因應方式或行為、減少憂鬱、增進工作功能、人際與社會關係,需持續接受心理治療;心理治療都能夠幫助大多數的個案生活適應進步。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江芝林表示,妄想與幻覺都是精神疾病症狀,妄想是自我認知想法,雖然有客觀證據可以反駁,但患者往往不會因此改變想法,其他人也無法藉由社會位階、成長背景、或教育水準推測想法原因,妄想也常併隨幻覺,患者可能總是認為自己感官特別敏感,堅持聽到或看到不存在的事務。 妄想與幻想是疾病症狀,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等,都可能引起妄想與幻聽,必須針對疾病治療才能改善症狀,急性期的治療,會先以藥物為主,逐漸改善病徵,當患者逐漸緩和,再利用心理治療,引導病患改變想法,增加精神疾病治療手法,提高治療預期效果。 江芝林補充,精神疾病的治療時間與症狀因人而異,會因為症狀嚴重程度、個人體質、或藥物種類而有所不同,也不是憂鬱症或躁鬱症都一定會引起妄想或幻覺;大部分患者服藥時間都必須維持兩周以上,確實要多久很難判定,部分患者終其一生都可能需要使用藥物控制病情,以免病徵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