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不再AA制 做好理財二三事 人人都有童話好結局

很多人擔心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婚前甜蜜蜜,婚後夫妻間要如何分配家庭財務,有些人喜歡 AA 制各付各的,有些人認為「你的就是我的」才像一家人。在通膨已成常態的時代,最重要的是如何配置理財,把家裡的錢滾大,人人都是公主與王子,可以享有童話好結局。(延伸閱讀:七成準新人婚前不談錢? 把握四原則不怕嚇跑對方)

婚後不再AA制?做好理財二三事,人人都有童話好結局。示意圖/取自getty images
婚後不再AA制?做好理財二三事,人人都有童話好結局。示意圖/取自getty images

中信投信「準」總經理陳正華認為,新婚夫妻談理財,正式開始前有一些問題和功課必須共同釐清、討論,例如財產是要共有制、還是分開?家庭要不要設共同帳戶?理財的目標是什麼?回到投資面向上,誰比較專業或有興趣?投資意見不合該怎麼解決?事先達成價值觀的共識,是夫妻理財乃至於家庭理財成功的第一步。務必一起做功課,討論出共識。

擁有RFA、RFC證照的理財專家郭莉芳則認為,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與花錢的習慣,多半來自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而且沒有對錯之分。如果你不滿對方的花錢方式,也絕對無法在婚後一時半刻就能改變。

郭莉芳指出,價值觀的差異並不代表兩人就無法共結連理,而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又能凝聚共識,讓家庭財務朝正向、健康的方式前進。不過既然要結婚、共組家庭,郭莉芳認為,即使在獨立意識高漲的現今社會,不需要陷入「你的錢就是我的錢」的窠臼思考中,可以依下面三個步驟一步一步來。

步驟一:先建立共同理財目標

婚後,不再是一人飽、全家飽的單身狀態,家裡多了一個成員,對方等於是婚姻關係並肩作戰的戰友。如果婚前已經討論出例如2年後購屋、5年後生小孩的共識,那麼便可以把這些目標量化,例如2年後要有200萬頭期款;5年後要有一筆至少30萬的閒置資金在準備受孕…等。再來回推為了這個目標,是否要有共同儲蓄的計畫,例如每個月各自都要至少存下1萬元到理財的帳戶內。

步驟二:建立共同帳戶

家裡該由誰理財?郭莉芳建議可以由擅長理財、對數字較敏感的那一位主導,但如果男女雙方都想保有自主的財務自由度,也不是不行,不妨依照收入多寡,依比例存入夫妻的共同帳戶,或以誰的名義多開一個新戶也可以。這個帳戶就用來支付家裡的共同開銷,例如房租、房貸、或是生活採買費、水電瓦斯費、管理費等。例如先生月薪八萬、太太月薪五萬,就以每月8:5的比例存入這個帳戶。

步驟三:每年重新對焦,至少檢視一次共同帳戶與儲蓄帳戶

婚後各忙各的,除了不要忘記「儀式感」,要在結婚周年或是情人節時有所表示,也不要忘記,在財務溝通上也要至少每年對焦一次,因為理財目標可能會因為換工作、換地點上班、或是雙方原生家庭因素、生兒育女期望不同而有所改變。因此,每年趁年底或是一年之初的農曆年前,重新好好對教一次,順便盤點一下過去一年的儲蓄理財成績單,看是否符合期望,都是很重要的必要儀式。

標準普爾象限圖四大塊:要命、保命、生錢跟保本的錢要分開

至於家庭收入支出到底該如何分配及配置?陳正華建議新婚夫妻可以參考「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作為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配置方式。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一個家庭的全部資產分為4的象限、也就是4個部分。分別是要命的錢占10%、保命的錢占20%、生錢的錢占30%和保本的錢占40%。

陳正華說,所謂要命的錢和保命的錢代表生活基本開銷,以及能因應家庭突發狀況的資金;生錢的錢基本上指的就是投資,包含股票、基金、房地產等;保本的錢則是更長期的規劃,著重於養老、退休,或是小孩的教育基金。不管有沒有小孩,夫妻間都要即早針對這30%和40%的資產做規劃。

陳正華建議,雙薪家庭多半工作忙碌,沒時間做個股研究和投資,可將投資部分資金80%放在ETF或共同基金,另外20%進行個股投資。

依據買房、小孩教育、退休準備不同目標 調整資產配置比例

「接下來就要按投資目標,規畫不同的組合配置!」陳正華建議,可依照夫妻投資理財的目標來規畫,例如買房、存小孩教育基金、退休準備等,這三個目標又能區分為短、中、長期。另外,由於年輕的夫妻和高齡家庭不太一樣,風險承受度較高,配置上會傾向優先選擇成長型的標的。

例如他說,短期買房可配置 70%的市值型ETF和30%的成長型ETF;中期存小孩教育基金配置市值型ETF 50%,以及50%成長型ETF;而如果是為以後退休準備,因時間拉得更長,這中間可能會經歷景氣循環,所以將債券ETF也加入,做比較穩定的配置,以30%成長型ETF、30%市值型ETF和40%債券型ETF。搭配美股與台股ETF架構出10%年化報酬率的投資組合。

看更多專輯內容【Yes,I do! 關於結婚這件大事】

延伸閱讀

新婚買房卡預算怎取捨?專家列2狀況:有不同解法

夫妻理財掌握「333法則」 月投6000元35年滾出千萬

結婚基金怎麼存?網勸:別用共同帳戶 各存各的有保障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葉憶如:22年財經主流媒體資歷,從2000年Web1.0泡沫化到Meta元宇宙Web3.0,見證台灣大小企業集團興衰史,歷經國際5次金融危機。認為金融即生活,無所不在,再難的理財知識要淺白的說。無論老小都該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