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癌下肢淋巴水腫 術後5大指引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下肢淋巴水腫是婦科癌症手術後併發症之一,有高達6成患者術後容易發生合併症。不僅因身體外觀的改變,易引起病患負面情緒,甚至會降低生活品質。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根據臨床經驗,藉由皮膚觀察等5大指引,推出「婦癌術預防下肢淋巴水腫照護指引」,讓患者得到更好的術後護理照護。

經常按摩腿部腳踝,對於預防下肢淋巴水腫很有助益。
經常按摩腿部腳踝,對於預防下肢淋巴水腫很有助益。

成大醫院婦產科病房莊淑櫻護理長表示,癌症一直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包括: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腹膜癌、會陰癌等婦癌,病人若採取根除性手術,術後約有30%至60%會造成下肢淋巴水腫。

術後合併症 易下肢淋巴水腫

臨床上,身體中的淋巴系統是負責運送皮下組織裡的水及蛋白質,再經血液循環由尿液排出,當淋巴液回流受阻,或製造過多時就會造成淋巴水腫。初期輕則皮膚凹陷,通常透過抬高下肢就可改善。

中度淋巴水腫時即會產生不可逆的結締組織變化、皮膚會被拉得緊繃,會發炎有疼痛感,容易破皮甚至出水,肢體也會僵硬難動。若是重度水腫,皮膚會有類橘皮狀組織增生,產生刺痛,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大象腿,直接影響日常生活。

臨床研發 下肢水腫可照護

莊淑櫻護理長強調,術後病人常因下肢淋巴水腫,造成身體外觀改變,容易引起沮喪、絕望、悲傷等負面情緒,進而降低生活品質。有鑒於此,成大醫學院許玉雲老師指導研究生查閱國內外文獻,積極投入以實證發展「婦癌術預防下肢淋巴水腫照護指引」,此照護指引,經許耿福醫師、成大復健學系林呈鳳副教授共同合作完成。

抬高下肢可幫助淋巴液回流,而抬高角度應大於30度。
抬高下肢可幫助淋巴液回流,而抬高角度應大於30度。

不同的是,過去病房中下肢淋巴照護方法是護理人員口語間經驗傳承,缺少科學根據,當「婦癌術預防下肢淋巴水腫照護指引」制定完成後,護理人員淋巴水腫照護技能考核,已經能真正落實「實證照護」於癌症術後照護中,有效改善病人照護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下肢淋巴水腫 照護5大指引】

《指引一》皮膚照顧:

1.每天觀察皮膚是否有發紅、破皮、滲液等狀況,若有則須就醫。

2.避免蚊蟲咬傷、燙傷、切傷、曬傷。

3.清潔皮膚時,請先使用中性肥皂清洗皮膚後,用毛巾輕輕擦拭乾淨,再塗抹中性乳液。

《指引二》按摩技巧:

1.先用4隻手指來回輕推腹股溝(鼠鼷部),約5分鐘。

2.用雙手包覆腿部,再從腳踝輕壓上推至腹股溝(鼠鼷部)。

3.每天至少按摩1至2次,每次約20至30分鐘。

4.如果無法自行按摩,家屬可協助按摩。

禁忌:水腫部位如有發炎、出血、皮膚病或接受放射線照射治療部位請勿按摩

《指引三》運動:

日常生活時可視情況增加患肢運動(如:散步、爬樓梯),以加速淋巴液回流,如此可幫助消除水腫,但不可過度劇烈(如:跑步、爬山)。

《指引四》抬腿:

抬高下肢可幫助淋巴液回流,而抬高角度應大於30度(約1個枕頭高),若有體力亦可腳靠牆壁,每次30分鐘,1日不限次數。

《指引五》壓迫法:

白天可在抬腿20分鐘後穿上彈性襪,以避免水腫部位再度蓄積淋巴液;須先抬腿20分鐘後才可脫下彈性襪,夜間睡眠可脫下休息。

更多健康新聞:

象腿妹沒鞋穿 下肢淋巴水腫作怪

淋巴結皮瓣移植 助癌患消下肢水腫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