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不讓我看心理師」華裔脫口秀演員黃君儀談痛苦經歷

知名華裔脫口秀喜劇演員黃君儀參加亞太裔精神健康峰會,開場白講述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的故事,讓與會者感觸良多。(記者劉先進╱攝影)
知名華裔脫口秀喜劇演員黃君儀參加亞太裔精神健康峰會,開場白講述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的故事,讓與會者感觸良多。(記者劉先進╱攝影)

13歲時,媽媽告訴知名華裔脫口秀喜劇演員黃君儀( Kristina Wong ),永遠不要去看心理治療師。「太貴!每小時150元。」還擔心治療師是政府派來的間諜,會寫下所有秘密,有一天勒索她、甚至逼她離開美國。20多歲就讀洛杉磯加大時,黃君儀「沒聽媽媽的話」,走進學校治療師的辦公室。那時的她,連續數周為沒能考上柏克萊加大哭泣,接受注意力缺陷障礙測試。

在亞太基金(Asian Pacific Fund)舉行的亞太裔峰會「恢復和重新定義精神健康」上,作為開場白,黃君儀說起這段經歷,讓人笑中有淚的同時,也感歎提升亞太裔精神健康意識的重要性。

從小接受的教育,讓黃君儀感覺,對華裔來說,看心理治療師並非討論選項。悲慘只是身為華裔的一部分。如果父母、祖父母沒有克服困難,就沒有今天的機會。「克服苦難,把愧疚傳給孩子。這就是華裔的方式,因為華人不追求幸福,只努力爭取成功。」

媽媽曾告訴13歲的黃君儀,永遠不能去看心理治療師。首先是價錢太貴,「如果花費150元請一個陌生人,聽我傾訴一個小時,能說我真的有問題嗎?」其次,擔心如果有人發現此事,黃君儀會找不到工作。好像治療師會寫下所有秘密,放在櫃子中。在未來的幾十年,一直監視著黃君儀的每個傷口。並在某一天,當她面試工作或升職時,有人會踢開僱主的門,交出紀錄,證明她生命中曾情緒太脆弱,埋葬她的職業生涯。

黃君儀說,父母、祖父母都是從中國逃離共產主義,很早就知道,如果不信任鄰居、朋友,也不信任家人,就不要把秘密告訴陌生人。「他們認為,治療師是政府派來的間諜。如果分享秘密,他們會勒索你,讓你被迫離開美國。」

黃君儀第一次看心理治療師,是讀大一時。很多人覺得她特別有趣,就是不開心。「壓力在晚上折磨著我,我無法停止哭泣。有怒火不知從何發洩。」當黃君儀進入房間時,看到一盒面紙,一個面向外側椅子的時鐘,治療師是個上了年紀的白人男子。她嚎啕大哭,重提多年生活往事,講述在學校遭遇種族歧視的經歷。

大學中的重要轉折點,是她上了歌劇導演塞拉斯(Peter Sellars)教授的課程「看不見的世界」。大家創作稀奇古怪的作品,學生不會被指派進行傳統表演,而是表現身上的痛苦,「把這些困在身體裡的東西,變成其他人可以觀看和享受的事物。」

多年來,黃君儀一直在巡演「黃君儀飛越瘋人院」(Wong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節目探討冷門的話題--亞裔女性抑鬱和自殺的高發率。2006年有一份統計稱,18至24歲的年輕亞裔女性是抑鬱症和自殺率第二高的人群。「當時我既驚訝又熟悉,也許這個國家還有人在告訴別人,自己過得很好,其實並不好。現在,母親曾認為,抑鬱話題永遠不會幫助找到工作,卻成了我謀生的工作。讓所有人停下工作,成為表演藝術家治療焦慮不現實。但是,我們有時可以通過醫療機構之外的其他方式,獲得精神健康。」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美最高法院大法官坦承接受招待 共和黨金主買單「50萬豪華旅遊」
谷歌殺妻案凶宅掛牌 賣家經紀:雙方決定
轉型電動車… 燃油車新規從嚴上路 要更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