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要求「留10劑快篩」 藥劑師拒絕遭嗆:少自命清高
實名制快篩試劑,因為每家藥局配額有限,因此最近這一周,幾乎每天民眾都得要排隊搶買,有名藥劑師的媽媽想說貪圖方便,要藥劑師先預留10劑快篩帶回家,沒想到卻遭到藥劑師拒絕,還反嗆說你不要自命清高。 #藥局 #藥劑師 #快篩
沒戴口罩大鬧旅館,還咬傷員警! 台北市一名男子,日前準備入住旅館時,因為沒戴口罩遭服務人員拒絕,竟躺在旅館門口不走,還播放大聲音樂擾鄰,警方獲報到場勸離,他竟咬傷員警食指,被依妨害公務罪送辦,沒戴口罩的部分,最高可罰1萬5千元。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今(28)日前往知名月老廟、松山霞海城隍廟發送快篩試劑,針對促轉會27日退場又喊出中正紀念堂6年中長程計畫,要移除蔣中正銅像,蔣萬安痛批,現在疫情嚴峻,本土確診案例超過9萬例...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27日專電)美國近日接連發生水牛城超市、南加州教會、德州小學槍擊事件,長年一再重演槍枝暴力再度浮上檯面,美國憲法保障擁槍權與獨有的熱愛槍枝文化是背後最難解的問題。
本土疫情從今年開始,已經超過900人死亡,其中有47%的人,是發病3天內死亡,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認為,這表示投藥速度太慢,應該要讓高風險的確診病患,能在3天內拿到抗病毒口服藥,才能發揮口服藥的治療效果...
記者高逸帆/台北報導 備戰年底九合一大選,國民黨已經提名立委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民進黨人選尚未出爐,而民眾黨則有意支持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民眾黨選戰小組召集人、立委蔡壁如昨還
疫情重擊!台中旅宿業感受明顯,有業者形容壓力大到像是被一頭大象壓在胸口上,部分飯店業績掉三到五成,一般商旅也幾乎慘兮兮,甚至三成不到,台中沙鹿一家親子飯店原本暑假客滿,客人現在大都延期。 #疫情 #飯店 #哀號
台北有名一歲男童6號高燒40度,家人帶去醫院掛急診,做PCR、給藥返家,結果孩子確診,卻持續高燒,抽搐、臉色發青,就算再打119送醫,還是因為沒病床,無法收治。直到第九天,有小兒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28日電)6月1日起,0至6歲孩童的家長可持健保卡領取5劑免費家用快篩試劑,但未滿2歲孩童不得使用。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表示,領取的家長可以使用,家長有保護,也等於保護幼童。
【羅開新聞中心Thomas LO綜合報導】開局打出六十八桿,葡萄牙選手Ricardo Gouveia(雷卡多‧葛維亞)周五在Bernardus Golf(伯納杜斯高爾夫球場)交出低
年底選戰,受到疫情衝擊,很多公開行程因此取消,面對新北市長侯友宜現任競選連任優勢,民進黨目前還沒有推派出確定人選,對戰侯友宜,立委蘇巧慧充當母雞,帶著議員張維倩,還有兩名議員參選人,一起做端午香包,蘇巧慧認為日前蘇院長點名的三位人選,都很不錯,但民進黨第一要務,要先把防疫做好再談選舉!
民進黨政府防疫政策與表現頻遭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昨卻聲稱,政黨政治攻防,對個人與國家防疫都造成傷害。前立委孫大千今在臉書揶揄,李究竟是防疫專家?還是護航專家?千錯萬錯都是在野黨的錯?
曾在殯儀館擔任接體員和火葬場工作的網紅作家大師兄,先前因個人生涯規劃離職,但近日前公司因為人力不足拜託他會回來支援14天,大師兄一口答應,不過最近疫情嚴重,又看到火葬場缺人,讓網友感嘆「怎麼聽起來好哀傷」。
澎湖單日確診人數破百,不只出現首例死亡個案,在七美離島還有一名8歲男童,快篩陽性,不只全身無力、發燒、頭痛以及劇烈嘔吐,衛生所醫師評估有腦炎症狀,急需後送,昨天晚間海巡人員出動巡防艇,將男童送至馬公,三總澎湖分院收治後,男童現在狀況穩定。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將於5月30日解編,促轉會今天下午向行政院長蘇貞昌遞交任務總結報告,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表示,總結報告177萬字,裡面記載兩萬名受害者及龐大受壓迫的報告,並提出後續法治及政策建議,做為下一階段政府推動轉型正義的基礎。
戲水傳出意外!高雄3名國中生今(28)日相約到知名景點黃蝶翠谷釣魚戲水,未料一名利性男童疑似踩空落水,同學不見男童身影後,緊急打119求救。然而,當搜救人員將男童救起後,仍送醫不
國發會今天(27日)公布4月景氣對策信號,繼3月亮出綠燈後,出現第2顆綠燈,代表景氣呈現穩定。不過,綜合判斷分數大減3分至28分,且景氣領先指標持續向下,景氣下行風險已升高。構成燈號的9個項目中,工業生產指數由黃藍燈轉綠燈,分數增加1分;股價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都由綠燈轉黃藍燈,分數各減少1分;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由紅燈轉綠燈,分數減少2分。其餘5項燈號不變。國發會統計,
更多新聞 大陸雲南文山一名伴郎幫友人迎親,竟然被安排坐在兩名吹嗩吶的爺爺中間,約2小時的路程,讓他受不了。只見他表情無奈,下了車也表示耳朵怪怪的,看起來相當可憐。
生活中心/許元馨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分享英國研究,指出染疫的第一周內,有超過5個症狀以上的病人,日後發生long COVID 症狀群(長新冠症候群)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