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不同年齡的睡眠時數多少算正常?醫:出現「這些」情况,需找醫師諮詢

【華人健康網文/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林雅藍】睡眠週期會隨著年紀而慢慢延長,足月嬰兒的睡眠週期是50分鐘, 嬰兒前10分鐘開始入睡,第10-20分鐘開始深沈睡眠,第20-30分鐘睡得很沈,第30-40分鐘從深沈睡眠中醒來,第40-50分鐘淺眠,易驚醒,到學齡兒童時,睡眠週期則會拉長到90-110分鐘,當睡眠週期慢慢延長時,夜醒的次數也會漸漸降低,所謂的睡過夜指的是夜醒時是否有自我安撫能力而順利從清醒連接到下一個睡眠週期,不會吵醒爸媽。

嬰幼兒不同年齡的睡眠時數多少算正常?醫:出現「這些」情况,需找醫師諮詢
嬰幼兒不同年齡的睡眠時數多少算正常?醫:出現「這些」情况,需找醫師諮詢

坊間的睡眠訓練也是朝這個概念進行,但在嬰幼兒發展可以成功自我安撫的嬰兒基本上要滿3個月,在這之前的睡眠訓練其實是有冒著風險,你無法準確掌握嬰兒哭泣是何種原因,當你任由嬰兒哭泣而不做安撫時可能會忽視嬰兒身體不適的警訊。

剛出生的新生兒到2個月階段,一天總睡眠時數平均是13到14個小時,基本上就是睡睡醒醒,還無日夜之分,這時候也是爸媽最辛苦的日子, 每段小睡大約2-5小時, 接著再清醒1-2小時,而親餵的寶寶小睡時間通常比較短,大約1-3小時,白天照顧者精神尚可,但到夜晚逐實是一大挑戰,考驗著父母極大的耐心與毅力,希望為人父母都能提早知道嬰幼兒睡眠發展而有所策略或調整好自我心態,了解孩子真的不是故意不睡覺只是還沒學會 。而睡眠安全守則仍是要謹記在心,不趴睡,不蓋被,不用枕頭,床上淨空,獨立睡一張嬰兒床但與爸媽同房。

2個月到1歲階段幼兒總睡眠時數平均是12-13個小時,長睡眠可以拉長到9-10小時,再搭配兩次小睡,這時候個別差異開始出現,有些孩子睡得很久,有些孩子睡得很短。此時可以發現有些小孩在要入睡前會有一直搖頭晃腦或身體搖晃的情形,這是所謂的睡眠相關節律性動作症(Sleep-related rhythmic movement disorder),真實原因不明,但發現跟基因有相關性,而大部份在5歲之後都會改善,需要與癲癇做鑑別診斷。

1-3歲學步兒平均總睡眠時數是11-13個小時,夜間睡眠可以拉長到9.5-10.5小時,在1歲半時會從兩個小睡轉變成一個小睡,這時孩子開始怕黑,開始爸媽哄睡的日子,此時睡眠習慣的建立就格外重要,有些孩子會有入睡困難,此時要分外強調規律的睡眠時間與起床時間,睡前1小時嚴禁刺激的活動和3C, 在睡覺前可以讓孩子有個睡前點心,但豐盛大餐要再睡覺前兩小時進食完畢,以免干擾睡眠,室內盡可能昏暗,若孩子怕黑留個小燈是可以的,室內溫度則要小於24度,讓孩子儘可能在最舒適的環境下入眠。

3-5歲時睡眠時數平均為9-10小時,到達4歲時7成孩子不需要小睡,有高達3成孩子常不願意在固定的時間點睡覺, 要求更多的睡前故事或再喝杯水,此時的爸媽需要堅守睡前習慣或適時使用獎勵制度,培養孩子正確睡眠行為。隨著深沈睡眠時段增加,某些孩子會有夜遊、夜驚、做惡夢,甚至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困擾,爸媽此時可以尋求醫療端的協助做更完善的評估與建議。

某些孩子會有夜遊、夜驚、做惡夢,甚至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困擾,爸媽此時可以尋求醫療端的協助做更完善的評估與建議。
某些孩子會有夜遊、夜驚、做惡夢,甚至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困擾,爸媽此時可以尋求醫療端的協助做更完善的評估與建議。

👉推薦閱讀:逆轉失眠靠「小電大地」!精神科醫師解密身心莫名病症

👉推薦閱讀:睡眠不足,肥胖找上門,酸棗仁湯有救?吳明珠中醫師:6招搶求失眠

【延伸閱讀】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三叉神經痛要人命!李政憲醫師:必知5大成因,新型療法免開刀

14萬人罹患思覺失調症,揪4大症狀!賴睿昕中醫師:3招調理思覺失調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1/943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