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新興手術方式 免摘除子宮助於術後照護更保護生育功能
子宮肌瘤可謂是台灣女性共敵,一生之中罹患的機率相當高,依臨床判斷10名女性中就有4名患有子宮肌瘤,依據肌瘤生長部位可分為三類,其中子宮黏膜下肌瘤是從子宮內膜下往子宮腔生長,除了會造成女性經期血量大、天數長、經期不穩定、子宮疼痛,還容易因為生長位置壓迫至子宮內膜而影響至備孕時胚胎的著床,對於有懷孕意願的女性帶來生理性不適更有心理上的壓力。
然而部分女性對於經期疼痛、出血量大等症狀較無警覺,認為這是經期時常見的現象,忍一忍就過去了,傑生婦產科內視鏡微無創中心院長 曾宇泰醫師表示,曾經就有一名女性長久都將不適忍耐下來,直到與丈夫性行為後都會伴隨出血以及非經期時也斷斷續續有血量排出,這才前來看診,後經診斷確認子宮內膜下長了一顆3cm的子宮肌瘤,由於她後續還有備孕計畫與身為上班族沒有太多假期住院調理,評估她肌瘤生長的位置大部分暴露在子宮腔內較好處理,建議她採用術後恢復快僅需住院觀察一天且組織傷害範圍較小的多波光雷射手術進行子宮肌瘤的剝離,剝離後取出或是讓肌瘤自然停止發育逐漸萎縮最後自體排出。
曾宇泰醫師強調,由於過往傳統的開腹手術傷口較大且術後恢復較慢,而電燒的手術方式傷害範圍又較大,故多波光雷射雙波長的特性,汽化剝離子宮肌瘤便會同時止血,將汽化傷害範圍能控制於表層組織的0.2mm,有效減少損傷程度,有助於保護生育功能和術後恢復、觀察,較適合文中案例的需求。然而並非所有診斷出子宮肌瘤者都需要進行手術切除,最主要還是要由醫師評估肌瘤生長位置、肌瘤發育速度、惡化風險,或是出血量過大、超出經期範圍卻持續不斷的出血、肌瘤過大壓迫至器官出現便秘、排尿不順、腰痠背痛等惡性影響,來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進行摘除。
醫師說明,子宮肌瘤目前沒有絕對的成因,且曾診斷有一顆子宮肌瘤者後續復發機率約有10%、兩顆子宮肌瘤或是原先肌瘤過大者後續復發機率則約有30%,所以儘管曾安排手術摘除也需要後續定期安排婦科超音波追蹤避免有復發的情形發生,而女性好發年齡也逐漸下滑,建議落在25-35歲的女性無論是否有家族病史,也要2-3年進行一次婦科超音波,才能提早發現、及早治療,將影響的範圍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以內,日常生活也要維持良好作息與飲食習慣,預防和檢查同步進行,有助於穩定身體的健康。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