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郎青年暗殺川普

圖片來源:Reuters
圖片來源:Reuters

⊙邱師儀

20世紀初老羅斯福也曾遭槍擊

1912年10月14日在密爾瓦基的一天晚上,競選總統的羅斯福(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準備登台為晚宴演講。一位名叫施蘭克(John Schrank)的男子近距離用手槍朝羅斯福射擊,所幸金屬眼鏡盒與50頁厚的講稿救了他一命,儘管這些障礙物阻緩了子彈,但還是射進腹部,卡在肋骨上。助手急忙要帶羅斯福去醫院,但他卻拒絕了,同時也阻止想要活活打死施蘭克的在場支持者。羅斯福堅持要先演講,開場就是「不確定你們是否知道我剛剛中槍了,所以表現可能不如以往,但這槍不足以殺死一隻公牛(Bull Moose)。」於是他慷慨激昂足足講了九十分鐘才被送醫。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羅斯福參加1912年這一次大選跟川普一樣,都是四年前才做過總統又回鍋參選,只是羅斯福當時做了「將近八年」,因為第一任是繼任被暗殺的麥金萊總統(William McKinley),而川普做了四年;又羅斯福1909年是放棄連任,而川普則是連任失敗。當年羅斯福是為了幫助門生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t)選總統才決定不連任,結果塔夫脫當選後路線偏離恩師大政府的理念太多而與羅斯福鬧翻,才讓羅斯福在1912年決定出來挑戰學生。當時羅斯福在共和黨內初選輸給自己的學生,最後仍執意參選,代表自創的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又稱「公牛黨」(Bull Moose Party)參選總統。

為何要殺老羅斯福?為何要殺川普?

後來司法單位調查施蘭克槍擊羅斯福的動機,平常就是孤狼行徑的他說:「我夢到已逝的麥金萊跟我說,羅斯福如果要做第三任,就會違反開國元勳華盛頓做總統不超過二任的慣例,麥金萊勸我殺了羅斯福」。施蘭克做這夢時,1951年才生效的憲法第22條修憲文尚未發生,此修憲文規範沒有人可以擔任累計超過八年兩任的美國總統。

換言之,槍擊羅斯福的施蘭克還有點道理,也就是有點政治論述。但這次槍擊川普的克魯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其背後動機到現在仍令人摸不著頭緒,而且就連兇嫌父親也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搞什麼鬼?這個才廿歲的年輕人,高中時獨來獨往,但其實也不壞,開川普槍時還在一間養護中心擔任飲食助理(Bethel Park Skilled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他的父母甚至也是社工。又就克魯克斯的政治立場而言,他曾捐過15塊美金給民主黨的組織,現在又是共和黨的註冊黨員。至少從目前流出來的訊息來看,找不到任何克魯克斯的社群軟體貼文,只有他的高中同學對他淡的像水一樣的評論,包括在「走廊上看到他都是面無表情」、「不太說話」,不過也有他的同學說他不隸屬於任何小群體,所以當時可能是被排擠甚至霸凌的對象。但僅此而已,這些都不是槍擊川普的直接動機。

正因如此,現在自由派媒體如CNN,都在抱怨意識形態左右兩邊長期的鬥爭,已經讓許多沒有病識感的潛在殺手到了選舉接近時就可能發動暗殺行動。他們認為川粉在川普的煽動之下已有不少前科,小的不說,兩年前一月六日川粉火攻國會就是一個鮮明例子。另一方面,保守派媒體認為自由派媒體長期詆毀與鄙視MAGA選民(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正是造成川普被開槍的主因。兩邊交相指責,其實都沒有錯,因為都說到了一個共通點,政治極化(political polarization)加劇會讓潛在的激進想法-不管是病理性或只是基於意識型態─落實為仇恨行動。

事實上,邏輯上完全講不通的暗殺行動比比皆是,譬如當年以左輪手槍殺擊雷根未果的欣克利(John Warnock Hinckley, Jr.),其暗殺動機就只是要藉此吸引好萊塢女星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又在2011年如當年連勝文一樣被在頭部開槍的亞利桑那州眾議員吉佛茲(Gabby Giffords),對他開槍的是勞夫納(Jared Lee Loughner),勞夫納共和黨、民主黨都不支持,甚至也不看電視,只是看不慣女性擔任議員,也看不慣吉佛茲,就因此槍擊她。簡言之,除非後面司法調查能查出更多系統性襲川的組織行動,否則槍擊川普的克魯克斯,其動機就非常可能無厘頭。

不願贏了大選卻輸了美國

有鑑於此,現在自由派、保守派媒體都丟出一個可以有共鳴的問題:此次的川普槍擊案先姑且不論對於拜登的殺傷力到哪,華府政治菁英會希望川普槍擊案等同於2021年川粉火攻國會後的「社會分裂加劇」?還是等同於2001年911恐怖攻擊後的「全美團結」?不同於各外媒聚焦在槍擊案的真偽與槍擊案對於選情的影響,至截稿為止,筆者在美國收聽、收看與閱讀到的各種意識形態媒體,現階段都還是處於一種休戰養傷的氛圍中,大致上都有「不願贏了大選卻輸了美國」的味道。

而在台灣的我們,這個態勢對於台灣的利弊更清楚,一個對彼此開槍的美國,對於台海安全絕對不會更好只會更壞,尤其當中國媒體與許多小粉紅都在川拜競爭之際看笑話,也期待更亂的民主。接下來幾天一直到七月十五日後的共和黨黨代表大會與八月十九日後的民主黨黨代表大會,將會讓川普槍擊案對於選情的效應發揮到更為完整與確定。不管拜登換不換,相信這場選舉中就會回到體制內競爭的常軌。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首場辯論後「換拜」聲浪四起

再上幾次電視恐怕也沒用:拜登是想奉送總統寶座給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