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憂 台灣聲音更難被國際聽到

教育部所屬教育廣播電台轉播法國廣播電台節目,內容遭質疑「揚中貶台」「親陸批美」。教育電台20日表示,已暫停轉播法廣節目;教育部也請教育電台檢討節目轉播機制。(鄧博仁攝)
教育部所屬教育廣播電台轉播法國廣播電台節目,內容遭質疑「揚中貶台」「親陸批美」。教育電台20日表示,已暫停轉播法廣節目;教育部也請教育電台檢討節目轉播機制。(鄧博仁攝)

教育廣播電台法國廣播電台新聞節目,遭批「揚中貶台」而被暫時停播,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表示,政府想要「耳不聽為淨」,停掉跟國際媒體合作的節目,以後台灣的聲音更難出去,也更不容易知道國際以何種角度看台灣。

莊伯仲表示,不管是中央廣播電台或是教育廣播電台,官方色彩都很重,因此出現一些對台灣不利的新聞內容,政府最簡單方法就是停掉節目,否則官員到立法院面對強烈質詢,很難招架。

不過莊伯仲也說,國際媒體跟台灣合作,但也跟大陸合作,像《Discovery》或國家地理頻道,介紹了台灣的蛇毒研究、媽祖熱潮等,卻用更大的篇幅介紹大陸的高鐵及長江三峽水壩等議題。整體來說,這些國際媒體對大陸的正面報導要比台灣多。

「這次事件只是問題的開始,不是結束!」莊伯仲說,大陸有更多銀彈和國際媒體合作,台灣卻要關掉和國際媒體合作的節目,「西瓜偎大邊」,到時國際媒體怎麼選擇,答案很清楚,政府要想想看未來如何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