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從傳統行銷4P到數位行銷4C

在管理的世界裡談到行銷策略,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行銷4P,分別代表Product(產品)、Price(價格)、Place(通路)、Promotion(促銷),為企業按照目標市場屬性,搭配成不同行銷組合(Marketing Mix)的依據,可讓管理者釐清出要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或服務,如何讓目標客群知道!,以及要怎麼讓消費者取得。

近年來,由於網路的普及,以及行動裝置的發展,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模式,因而國際行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認為需要有新的行銷方式,因此將傳統行銷4P,重新定義成4C,盼企業能善用網路連結、深化顧客參與,在虛實互動間形成差異化優勢。這4C分別是「共同創造(Co-creation)」、「浮動定價(Currency)」、「共同啟動(Communal activation)」、「對話(Conversation)」:

一、共同創造(Co-creation)─原先的產品策略應著重於「共同創造」,來改善生產流程、降低風險與成本,設計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換言之,在初期產品開發的階段,即可活用網路、社群媒體、論壇等媒介,以共同創造的概念融入顧客的想法,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並引起共鳴。例如,新產品製作過程於網路平台設計製作票選機制,包含外型、包裝、食材、口味等進行評選參考;或是以網路票選為產品或地點命名。國際咖啡連鎖品牌則曾運用線上平台,獲取顧客的點子,用共創體驗提升服務流程與品質、店面氣氛、以及顧客體驗。

也有業者推動商品開發,讓網路社群成為產品設計夥伴,可即時提供設計創意,當投票數超過一定門檻,該商品即排入製作流程中。相似地,日系品牌亦於網站上架設了「商品製造社群」,把消費者的心聲導入商品開發、升級與改良,推出的一系列暢銷商品深獲好評。也有業者會讓顧客在網路提報需求,量身訂做客製化的產品或服務。

二、浮動定價(Currency)─傳統的標準定價也應進展為浮動定價,意即在訂價上可藉由資料庫、大數據分析,適度地對應市場需求和生產量、彈性調整價格。此法以往在國外旅遊休閒娛樂產業已行之有年。像是平日的旅館房價和機票通常比較便宜、線上影音平台和音樂數位軟體會依據訂閱數,採行動態定價。

有電商平台會蒐集消費者購物習慣(包括:購買紀錄、上線時間、瀏覽商品)的大數據進行分析,讓顧客在購物過程中,得到特定商品或限時優惠。知名便利商店則透過手機地圖程式,讓消費者了解即時庫存,買即期鮮食類產品,當天到期的鮮食品特定時間內打折出售,讓消費者撿到便宜,店家增加營收,同時減輕剩食問題。

三、共同啟動(Communal activation)─網路盛行帶動共享經濟的興起,所以提供消費者產品或服務的場域,不再侷限於傳統實體店家,任何人都有銷售商品或服務的機會,牽動平台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企業開始打造共享平台,以虛實整合延伸過去通路的概念。譬如:租屋、購物、訂位訂票、外語學習、外送平台等,企業均扮演著共同啟動的媒介角色,將一端顧客的產品或服務,提供給另一端有該需求的顧客。

四、對話(Conversation)─ 傳統推銷是廠商對顧客單方面的訊息傳遞,而現今人手一機,社群媒體、公眾評論、意見領袖的評價,已能左右消費決策。典型的案例即為國際旅遊訂房網站創造平台,讓消費者分享心得和評論;網路上的對話成為評價,往往比促銷對消費者有影響效果。

也有業者會成立臉書粉絲團與顧客進行溝通,消費者可以及時反應使用經驗,也可以與其他人進行交流,業者可按照顧客回饋,快速地達成改善產品或服務,以及深化顧客關係的效益。手機商品則藉由與KOL(關鍵意見領袖)合作,像是YouTuber或網紅開箱試用新產品,評價使用過的產品,並讓消費者參與討論,來增加產品的曝光度。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眾控AR HUD 進攻電動車
千金股年底競速 大立光王者回歸 掀比價
亞太電開新局 遠傳扮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