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馬提反戰 習包容不同聲音

馬習二會10日登場。學者分析,前總統馬英九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有同有異,而北京容許馬有部分歧異的論述,是善意的體現。在兩岸關係緊張之下,馬推動兩岸和平的角色特別突出,扮演著兩岸的「和平使者」。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受訪指出,這次會見的接待規格極高,第一,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接待重要外賓、高級別會議舉行之處;第二,習近平、王滬寧、蔡奇三位政治局常委同時在場接待一人,較為罕見。

王信賢分析,習欲傳達三重點: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兩岸青年交流,這些恰是在民進黨執政之下,除了法理台獨,大陸還在意的「去中華文化」問題。從馬講話也可看出,雙方對這三重點具有共識。

不過,兩人談話也有分歧之處,王信賢舉例,習稱兩岸制度不同不改同屬一國事實;馬則在大陸能接受的大框架下,提及和平反戰、重視人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王信賢認為,北京容許馬在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前提下做此論述,是較具善意的體現。

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峰向本報分析,對於北京而言,馬此行有二項意義:首先是宣傳,即台灣前領導人到大陸,象徵著兩岸一家親;其次是將馬定性為「老朋友」,對其接待規格取決於馬習之間的關係,相關禮遇更不因馬在不同職位而改變。

曾偉峰續指,馬習二會更可作為一個強烈對比,準總統賴清德曾稱最想和習共進晚餐,但賴見不到習,作為卸任元首的馬卻能見到,這能象徵民進黨無法處理好兩岸關係,而馬背後的國民黨則有能力處理,也凸顯馬本身對兩岸和平的影響力。

曾偉峰續指,從馬的角度而言,現在是站在更高的層次與視野去思考訪陸之行,而非影響國民黨、台灣政局或培養勢力等,即追求其歷史角色、扮演兩岸的「和平使者」,況且沒有卸任元首曾經或可以做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