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讓李嘉誠罕見站台、嬌生注資,「無傷口免住院」肝癌新救星來了
8月底,高齡96歲、近年鮮少公開露面的香港首富李嘉誠,特別以視訊,為全世界第一台以「氣泡」治療癌症的醫療器材「雲端站台」。
治療成本與一般手術相近
這個由HistoSonics公司推出的愛迪生系統(Edison System),是一套主打沒有傷口的肝癌療法。透過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見本頁小辭典),從體外用超音波破壞患者的肝癌組織,病患最快當天就可以出院回家。而且,不像近年新興的癌症治療方法,動輒上百萬,這套療法的成本跟傳統外科手術差不多,只需要新台幣約20多萬元。
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該醫材已經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而且在美國知名的梅約診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等醫院,有約400名患者的治療實例。
「當我聽到這麼神奇的技術,可以為癌症病人帶來無痛、高效、負擔得起的選擇,我內心很興奮,真的幾個晚上都睡不著!」李嘉誠驚喜的說。這促使他主動洽購該設備,在全球爭搶的狀況下,買到兩台,贈予兩間香港公立大學醫學院。據了解,目前台大醫院也正洽詢購入此設備。
這份急迫感是源於,肝癌一直是威脅人類性命、名列前茅的病症。在台灣,肝癌連續44年蟬聯死亡人數前2多的癌症。
早期肝癌患者主要以手術切除腫瘤,但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陳智仁坦言,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手術,如能採用組織碎化技術,即具備3大優勢:
一、多次施用:傳統手術雖能去除腫瘤,但病患身體能承受的手術約1到2次。組織碎化技術沒有傷口,能多次治療,「能處置的腫瘤體積沒有限制,多發性(編按:不只一顆)腫瘤也能考慮用。」
二、精準治療:該技術是以超音波聚焦在腫瘤上,附近組織不會受到傷害,「因為肝癌治療很接近血管,機械手臂也可以比人手更精準控制。」
最後,恢復快速,患者能省下住院費、看護費,以及療養藥物等大筆支出,也降低醫療體系負擔。
「我們只要求患者(的身體條件)能全身麻醉,」HistoSonics總裁暨執行長布魯(Mike Blue)對商周表示。
創新背後,一場20年的堅持
李嘉誠為其露面、各國指標醫院追逐採購⋯⋯,這套風光紅遍全球的創新技術背後,其實是歷時20年的持續投入。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李百祺說,該技術發明人徐蓁「選了一個大家不太會去研究的方向。」
超音波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粗分為診斷與治療,診斷方面常見於心臟、胎兒等檢查;治療方面,最知名的是海芙音波(HIFU),運用加熱原理去除子宮肌瘤,也用於醫美。
「比起影像超音波,組織碎化技術的超音波強度至少10倍以上,」李百祺解釋,用於治療的超音波,要能精準控制,避免錯殺健康細胞,門檻更高。
雖然,背後有物理學理支撐,但要從無到有,把物理原理轉化成產品,該團隊投入20年才成功。
布魯證實,為確認選題方向可行,花了10年在做動物實驗,進展到人體臨床試驗後,卻又因為患者的身體條件各不相同,人體腫瘤位置與大小也因人而異,要設計出適應所有變數的產品,過程龐雜。
「從工程角度看,這非常複雜。」李百祺分析,該技術搭配的探頭要能推出巨大能量,也得能長期穩定運作,「一口氣把難度跳這麼多倍,並不是過往熟悉的工程技術。」
甚至,即使解決了工程問題,還得理解超音波在體內會釀成哪些特別的生物反應?
漫長的開發與臨床試驗,一晃眼,就過了20年。
對此,布魯驕傲的說,為這門技術付出的時間與心力,恰恰成為它的護城河。「長期投入,是目前只有我們能開發出這項技術的原因。」
這份成果也吸引全球前10大藥廠嬌生(Johnson & Johnson)、電子大廠西門子(Siemens)等挹注資金,奇異(GE)則是它的超音波設備開發技術夥伴。
然而,台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認為,目前肝癌微創手術漸趨完備,組織碎化技術應積極證實它在胰臟癌、膽道癌、後腹腔惡性肉瘤等疾病的療效,「這是現有治療更缺乏方法的一塊。」
布魯認同:「腹部腫瘤(如:肝臟、腎臟和胰臟)的市場規模非常龐大,近2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000億元)。」他目前已開啟腎臟腫瘤的臨床試驗。
採訪尾聲,布魯回憶,每回參加研討會,返家路上,電子信箱就開始收到全球各地的醫師、病患連綿不絕的信件,詢問何時能使用這項技術?他說,是這份迫切,讓他與團隊多年來不敢懈怠。「未來我們的目標是100年內,只要你希望去除體內不健康的組織,我們都能提供治療。」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