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侯建業專欄-改變商業現狀的顛覆性技術KPMG 2017全球技術創新報告

工商時報【鄭安志】 新科技將導致前所未見全球性跨產業之改變,且速度很快。 物聯網(IoT)、機器人(自動化)(Robotics)、人工智慧(AI),智能運算(Computational power)等顛覆性科技,將敲開巨大的商業市場機會。根據KPMG針對來自841個全球科技領導廠商管理者之調查,其中包括新創公司及Fortune 500大執行長,顯示上述是未來三年重大影響商業型態的科技潮流,能取代既有產品及服務,並創造出新的市場價值,同時也影響產業及商業模式、人類生活及環境。 根據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預測,全球物聯網支出在2017年將超過8千億美元,到2021年達1.4兆美元;以往工業用機器人佔自動化相關產值超過50%,但近年工業用機器人約佔41%產值,其餘59%產值將屬非工業用機器人:消費性機器人、企業機器人、軍事機器人及無人機等,機器人及自動化相關產值到2021年將達2,269億美元;另到2017年因為人工智慧及智能科技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達到125億美元,產業產值將以年複合成長率54.4%的速度使至2020年產值將達460億美元。 ◎平台整合及投資報酬率為創新科技發展的最大阻礙 上述科技所帶來的商業利益將包括:提升生產╱營運效率、加速創新、節省成本、增加利潤、加快產品上市時間、增加市佔率等。然而,此些科技的創新及商業化仍有阻礙尚待突破。根據KPMG調查,網路系統平台整合、投資報酬率及取得資本為發展創新科技最主要的阻礙,尤其以平台整合及投資報酬率為最。另一方面,可能遇到產品商業化的阻礙,包含科技複雜度、資金來源、風險管理、網路安全、法令遵循、個資保護及政府政策等。 ◎服務、買賣、製造的界線越趨模糊 新科技帶來的產業顛覆效果將使越來越多公司轉變以提供服務的方式產生收入,買賣商品、服務提供及工業製造等分類的界線將越趨模糊。有些沒有產品自主開發能力的公司也可選擇投資他公司、或提供技術及產業知識來提升服務價值。 ◎台灣科技產業的下一步:商業模式重新思考及數位勞動力 顛覆性的科技帶來商業轉型進而影響經濟型態,成長機會存在於企業是否能成功地整合技術、創造獨特的商業價值及提升競爭力。利潤和利基即將因為顛覆性科技而縮減,企業應靈敏反應以抓住機會並減少對自身威脅,進一步採取行動使成為市場領導者。因應上述,台灣業者正積極搶進成為要角並已參與其中。近日鴻海集團投資美國成為熱門話題,除了大規模資金投資及美國政府租稅獎勵政策吸引外界注目外,其中不可忽視的尚有該集團在美國下一步投資布局:包括工業4.0與智慧製造、機器人生產及區塊鏈等商業應用概念,及是否引發供應鏈出走連鎖效應。 相信在國內能做到像鴻海集團能夾帶已發展的物聯網、車聯網、智能居家、數位電商及科技金融服務平台等利器的企業仍屬少數,卻讓多數國內企業主重新思考全球布局策略,改變過去台灣接單、中國生產、並出口全世界的經營模式。 舉例來說,近來數位勞動力(Digital Labor)的議題持續在金融、科技、製造業發酵,經營者思考如何透過優化流程自動化以利未來技術和業務增值的機會,並進一步融合機器學習,甚至認知運算,來提升勞動效率及貢獻。 若能同時兼顧法令遵循,如網通安全、個資法、國際反洗錢防制及道德規範下,能整合創新科技及相關資源的企業,終將在這場創新風潮中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作者為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