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一體 借鏡日本震治學

中國時報【黃菁菁、廖德修╱東京-台北報導】 日本和台灣都是地震、颱風等天災多的國家,台灣訂921定為國家防災日,把車籠埔附近災區規畫為「地震教育園區」;日本則以1923年關東大地震發生的9月1日定為「防災日」,當周則訂為「防災周」。台日雖然都重視防災教育,但台灣做的沒有日本徹底,日本民眾的防災意識和防災演習的參與度更在台灣之上。 日本小學生上學必備耐撞擊的防災頭巾,平時用來當坐墊或靠墊,災害發生時可戴在頭上逃生,到了防災周還會讓家長參與「接學童返家的避難演習」,師生、家長都不會因為學業等因素而馬虎應付,2011年311東日本大震災時,災區有不少人都提及能夠生還是拜平時避難演習之賜。 台灣各級學校及幼兒園演練地震避難掩護,則以「趴下、掩護、穩住」抗震保命三步驟為重點,提醒第一時間應找尋安全掩護並保護頭頸部,以有效自救。台日同樣演習,但日本多了必備耐撞擊的防災頭巾。 日本每經歷一次大型天災就會官民一體地全盤檢討防災體制,使得警報系統、逃生路線、防災教育、建築物的耐震度等也都不斷升級,尤其是全民的防災意識高更重要,的確值得學習。 著名地震學者馬國鳳在3年前中央大學101周年校慶時曾說,台灣大約每30年會發生大地震,但周期間隔長且跨世代,較難累積經驗和教訓。相較之下,日本的大地震周期為15年,災害發生的紀錄、經驗得以存續,災防也做得好。這番話的用意是提醒各界記取教訓,事先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