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打著「黃埔軍魂」招牌的情緒勒索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次帶隊的是國民黨前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將軍,他表示黃埔軍校對於「中華民國的軍人而言,有如回教徒的麥加」。此話乍看之下,好似頗為有理,但是細究的話,簡直是不倫不類。

用「回教徒」一詞稱呼穆斯林就已經顯示作,這種對比的人思想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大漢人主義歷史觀。因為新一代的民眾已經知道伊斯蘭教信徒並不僅限於回族人、更不要說不論「黃埔軍校」在某些人心中有多崇高的代表意義,一個充滿政治意象和爭議的遺跡絕對不夠資格與穆斯林的聖地麥加相提並論。

說這些退役將官是「自費」、接觸的是中國的「黃埔軍校同學會」,試圖以此反駁外界對他們此行是「被統戰」的質疑,懂得的人聽了這樣的理由,大概都要笑了。

「黃埔軍校同學會」從1984年創會首任會長徐向前以來,歷任「領導」都是和民革、政協等等統戰組織關係密切,而且眾所周知,中國能夠獲准成立的「民間組織」、尤其是在1980年代就能獲准成立的「民間組織」和台灣一般的「民間組織」根本就是兩碼子的事。

這也就難怪,外界一聽到「自費」的辯解,就嘲笑這些退役將領是「自己被賣了,還沾沾自喜地幫人算錢、鞠躬道謝」。他們似乎忘了,當年把蔣介石的部隊打到丟兵棄甲、多次戰役全軍覆沒的解放軍指揮官都是「黃埔軍校傑出校友」,所以說黃埔軍校是「革命軍人的搖籃」似乎也沒錯,只不過這個是共產黨的「革命」、解放軍的「搖籃」。

這一百多個退役將官打著「重建黃埔軍魂」的旗號,卻不捫心自問,在多年沒有戰事的台灣,他們是如何能夠在肩膀上掛上將星的?在多少曾經服役過的台灣民眾眼中,他們就是作威作福、搞形式主義、遇事丟鍋的代表。

擧個例子,最早加入民進黨的兩位職業軍人就是在1990年代因為部隊出事、長官卻丟鍋給他們揹才憤而脫離國民黨、加入當年仍被視為毒蛇猛獸、邪教異端的民進黨;在那個年代,要當職業軍人必須加入國民黨,不然就會被視為思想不夠忠貞、軍校還沒畢業就可能先去綠島等思想改造機構報到。

現在台灣推行的是「軍隊國家化」,軍人的職責是保衛人民、效忠的是國家而不再是任何一個政黨,但是在某些受深深到當年「黨國教育」影響的「黃埔子弟兵」而言,這就是失去了「黃埔軍魂」,完全與現代民主社會的觀念背道而馳。

細數「黃埔軍校」的歷史,1924年在黃埔成立「中國國民黨陸軍陸軍軍官學校」,也只有3年的時間就搬去南京改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了「對日抗戰」又遷往成都,戰後「軍隊國家化」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49年隨著「國府播遷」搬到台灣、1950年在台灣鳳山復校,也就是說「黃埔軍校」在台灣已經70多年,而且真正在「黃埔軍校」、不論是黃埔、南京還是成都接受過訓練的「校友」,如今也早已作古多年。

這些台灣退役的將官都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三軍八校」受訓的,卻依舊把當年訓練「黨軍」的「黃埔軍校」視為「聖地」,繼續他們一路以來奉為圭臬的黨國思想,無視於台灣已經是民主社會,也就難怪輿論駡聲連連。

但是也得說,既然已經退役或者除役,台灣也沒有法律禁止這些胸懷「黨國情懷」的老人做出當年肯定會被「國民革命軍之父--蔣介石」槍斃的事情,他們的退休俸也是國家承諾的契約。所以當他們打著「黃埔軍魂」的旗號卻做出缺乏軍魂、離經叛道的行為,憤怒歸憤怒,台灣方面也不可能將其拿下入獄或者剝奪退休俸。反正說不出口,但是在心裡面痛駡他們的可能就是現役的軍人還有官校的學生。

蔣介石當年指明「革命軍人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到現在依然深植在台灣軍中,只不過對這些退役老將軍來講,或許三民主義已經在台灣逐步實現、那個「領袖」早已蒙主寵召快要一甲子、國家如今是自己接受不了的民進黨執政、責任隨著退役也已經結束,但是他們也得想一下,難道退役了就可以只為「朝聖」而不講那個榮譽了嗎?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詹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