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跑了潘石屹沒啥 挖不來人才糟

(德國之聲中文網)最近,大陸的老牌地產商潘石屹清空了在大陸的資產,帶著錢跑了。於是不少人又開始叫"別讓他跑了"。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有買就有賣,潘石屹的確是把那大樓賣了,但是買家是黑石,地地道道的外資。所以,從資本進出口平衡的角度看,並沒有什麼資本"跑了"。

從統計數據看,也的確如此。2020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之所以拿不掉"發展中"這三個字,是因為美國比中國多得多。比如2019年,注入中國的外資總額為1400億美元,而美國是達到2500億美元。但是進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可以獨善其身。這一年,全球外資下降42%,美國下降了差不多一半,僅為1300億美元。相較而言,中國表現亮眼,全年吸引外資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到1630億美元,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經濟體。

外資來了 技術能來嗎?

其實,對中國而言,經濟增長已經從早期的吸引外資補充國內資本的不足階段,進入到了吸引外資"醉翁之意不在資,在於技術和管理"的階段。前不久,美國推出了一個"無盡前沿計劃",除了要加大科技投入以外,還提出要阻斷中國從中美科研技術的合作中獲益。由此,不少本來是有利於中美雙方,也有利於全世界的項目被重新審查和叫停,不少華裔美籍教授被刑事指控。科研鐵幕似乎徐徐落下。這樣就意味著,即便外資依然大量進入中國,中國最希望獲得的技術,或許並不能成比例的進入中國。

技術外溢是全球化資本流動的必然。但是不同的技術等級,其外溢方式是不一樣的。比較簡單的技術,跟多地是隨著資本自然而然地被資本流入國學會。比如很多的外資公司在中國設加工廠,那就必須要培訓中國本土的員工。這些員工接受了外資的培訓,身上的人力資本就會隨著勞動力市場的流動,在中國經濟體內外溢,被整個經濟體分享,提高平均的技術水平。但是更多的重要核心技術,外資並不會輕而易舉地傳授給中國員工。這就需要我們自己開發,所以套用一句耳熟能詳的電影台詞:"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為了順利地從資本密集型轉型升級到技術密集型,從依靠要素增長到依靠技術增長的經濟轉型,短期來講,需要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中期來講,需要從發達國家吸引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長期來講,需要能夠自己培養這樣的高科技人才。

美國依靠外來人才實現科技騰飛

二戰前後,美國正是依靠了從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量吸引高科技人才,才迅速獲得了科技制高點。有人統計,二戰前後被德奧兩國驅逐的大約一萬多名文化精英中,至少有三分之二被美國接收。最著名的知識精英當屬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另外還有"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現代宇航之父"馮卡門,"原子彈之父"西拉德,"氫彈之父"特勒,物理學家玻爾、費米等等各領域的翹楚。美國本來就是一個文化包容性較強的自由競爭環境,當時又處於科學、教育和文化的上升期,有了這些世界一流精英的加盟,可謂如虎添翼,迅速地登上了全球科學和文化的制高點。到二戰結束的1945年,德國的三項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在世者只剩14名,而美國已經有25名。難民知識精英把德國學術體系中最先進的方法論和最嚴謹的學風帶到了美國,奠定了美國在全世界科學教育上的領先地位。吸納歐洲知識難民的成功經驗讓美國嘗到了甜頭,從此美國形成了更加自覺的開放機制,面向全球的知識精英敞開大門。

在美國NSF的數據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現在美國大學每年畢業的五萬多名博士中,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外國人,其中中國人最多,大約佔了十分之一,即每年五千人左右。而這個數據在過去十年中,以每年大約200左右的速度增長。也就是說,每年能夠成千規模地獲得美國博士學位,基本上是本世紀的事情。累積下來,這個人群在七到八萬人左右。可惜的是,美國NSF的調查還顯示:這些從全球吸引到美國去的知識精英,八成左右願意在畢業後留在美國。如果中國能夠像美國在二戰前後一樣,大規模地吸引這些知識精英回國,是不是有利於中國的經濟超越早日實現呢?

其實這並不是我的個人感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承受壓力的高科技企業家,早就用行動表明了對人才的渴求。比如華為的任總就在演講中一再強調:高科技不是砸錢就可以的,需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這些走在世界科技無盡前沿的知識精英們,或許情商不高,性格孤僻,非常人所能理解,但是他們游走在那沒有指路明燈的科技前沿,為後來者探索未知,又怎麼可能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能夠理解得了的呢?所以,吸引人才回流,需要營造一個寬松、溫暖、舒適的環境,而不僅僅是胡蘿卜加大棒的"科學管理法"。

沈凌,德國波恩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沈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