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怎不內鬥、順利繼承?日本經驗:情感資本放第一位

重力和抗力都是用來解釋家族企業中,家族影響力變化的概念。

重力是降低家族影響力的力量,倘若家族不採取任何行動,自然會產生這股力量,名稱取自大自然的重力;抗力則是維持家族影響力所需要的力量,源自於家族成員有意識與持續的努力。

抗力與自然發生的重力作用方向相反,若重力大於抗力,家族影響力便會下降;若重力與抗力勢均力敵,則家族影響力得以維持;若抗力大於重力,家族影響力便會增加。

然而,多項研究已證明,絕大多數的情況皆為重力大於抗力,家族企業的家族影響力,以長期來說,會呈現下降趨勢。

企業長期生存的因素包含對傳統和安全的重視,不以自身短期利益為優先的警惕。

任何家族企業創立之初,家族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因此「三圈模型」(Three circle model)中的家族、經營權和所有權等三要素,在家族企業初期,會呈現大幅重疊。

而後家族占經營權和所有權的比例逐漸降低。以本節的觀點而言,削減家族影響力的重力會隨時間而增加;尤其在事業擴張期間,家族影響力下降得更為快速。

此外,《日本家族企業白皮書 二○一八年版》曾介紹日本上市家族企業近百年變化的實證研究,針對一九二二年上市的一百一十四間家族企業進行長期追蹤調查,結果指出相當嚴酷的事實:九十三年後,二○一五年,只剩下兩間家族企業還健在,其餘一百一十二間企業全數消失或轉變為非家族企業。

此現象正是重力增加,降低了家族影響力的結果,尤其在事業擴張階段,重力增加的速度更快。事業規模擴大代表事業量增加、內容也更複雜,光靠家族難以供給所需人才。

此外,若家族沒有足夠財力應付隨事業擴張而增加的企業資本,家族持股比例必然下降,而所有面向的家族影響力下降,便導致家族成員受任經營者的機會降低。

這種人才供應方面的困難,在事業繼承上特別明顯,然而,這終究是重力日積月累下的結果,不應視為瞬間的現象。正如前面解釋抗力的段落所述,家族成員必須有意識與持續努力,方能維持家族影響力。

家族影響力的時間性變化不僅體現在人才面,也明顯體現在資金面。

家族於資金面的影響力之所以減弱,原因諸如收支失衡、手頭資金減少、為因應各種資金需求而賣出持股、為發展事業而增加投資、繼承資產時的租稅負擔、繼承時分割事業而部分繼承者出售事業等,結果便是許多家族的持股比例長期下降。

此研究中,家族影響力於資金面的連續下降為常態且普遍的趨勢。家族影響力於資金面下降之情形,都是為了因應資金枯竭而優先採取維持股東地位之外的行動,結果導致家族對企業的影響力下降。

換言之,家族影響力於資金面的下降絕非與家族無關的自然現象,完全是家族決斷與行動招致的結果。

也就是說,削減家族影響力的重力,不僅會被動發生,更可能因家族採取的行動或決策而加劇。尤其,過往研究指出,與持股比例相對應的家族地位,長期會呈現下降趨勢,且幾乎不可逆;由此可證,積累且持續努力維持股東地位有多麼重要。

希望長期保有家族影響力,守住家族企業的地位,需要有意識且有系統的持續對抗。

Danes等多位作者於二○○九年將家族擁有的所有資源皆視為家族資本,包含金融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情感資本,我們也透過以上四種資本的觀點,提出維持家族影響力的方法。

第一,家族的金融資本是三圈模型中家族與所有權重疊的部分(資產),其中以自家公司的股票最為重要。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中影響力的法定依據,因此原則上,家族持股比例必須占整體的相對多數。如前文所述,長期而言,家族的持股比例與其相對應的地位呈現下降趨勢,且幾乎不可逆,必須勵行資本積累並持續努力,否則難以維持股東地位。

第二,家族的人力資本是三圈模型中家族與經營權重疊的部分,即參與家族企業事務的家族成員,其中,又以代表家族並肩負經營責任的董事最為重要。

第三,社會資本是指人與人的合作,是將人際關係視為資源的概念。

由於家族企業的特點之一,是家族與其他相關人等建立長期而緊密的關係,因此可視為創造社會資本的理想環境。以補強家族其他資本的層面來說,家族與所在社區的關係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必須建立長期的信任,才能得到家族成員以外的穩定股東。超脫買賣方關係的各種社會資本,是支持家族、維持家族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也有助於家族對抗重力。

最後,上述資本的背後均存在情感資本(Emotional Capital)。近年來,不僅管理學開始重視情感因素,家族企業領域也有關於情感資本、社會情感財富(Socioemotional Wealth, SEW)等的討論。

社會情感財富意味著,家族企業的非財務價值基礎──家族情感資產(Affective Endowments),家族企業最大的特徵,就是重視社會情感財富,並擁有維持社會情感財富的動機;而這概念也常用於整合家族企業的各種矛盾現象。

在此,我主張金融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等背後皆有情感資本,並關注上述諸資本與情感資本的關係。

換言之,維持和提升情感資本,才是支撐其家族企業資本的基礎資源。就本書分析,家族影響力的下降和家族企業的變化,根本原因都包含情感資本衰退。

隨著公司歷史增長,創辦人一輩的同儕相繼離去,對公司文化、價值觀影響深遠的創辦人與後代總會漸行漸遠。為抵抗這種趨勢,家族企業平時就要建立共同價值觀,不斷加強與傳承事業上求進取的決心等情感資本。

這些情感資本必須薪火相傳,否則家族的態度將越趨消極,促使人力與金融資本退化,導致家族影響力下降。

據本書分析,家族影響力下降,以及家族企業的變化,根本原因都包含情感資本衰退,進而使人力、金融及社會資本衰退。

總之,人力、金融及社會資本皆由情感資本撐腰;維持並提升情感資本,才能強化支撐家族企業資本的基礎資源。

而既然重力的根源來自情感資本有意無意的衰退,那麼發揮抗力的根本方法,便是維持並提升情感資本,如此才能從根本防止人力、金融及社會資本衰退,甚至增加。

更多好書 請上商周.COM: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ookshop/

更多商周文章
留財產給女兒,卻落入女婿手中?律師給6建議:善用信託和遺囑
黃仁勳為何一直逛夜市?資深投行家:他為台灣CEO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