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原因?粿條、黑木耳變劇毒?除米酵菌酸毒素還會產生什麼毒?
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再增一人,目前通報累計14人、其中2人死亡。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今(3/28)受訪時表示,初步朝食物內生性或外來添加的毒素方向討論,較高機率是米酵菌酸。其實米食等食物保存不慎新生米酵菌酸引起中毒的機率很高,只是過去可能大家都沒有發現,連美國國家毒物中心的網站都有提醒民眾到中國、印尼和莫三比克等有食用發酵麵條、玉米粉習慣的國家要小心。
米酵菌酸中毒2018年中國一家7口2人死 連吃剩食的狗也死
據薛瑞元表示,這是國內第一次看到這種中毒情況,台灣過去未曾發生。不過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美國國家毒物中心的網站就提到,2018年中國有一家7口中毒,結果家庭成員有2人死,連吃了家庭剩菜的寵物狗也中毒死了。
黑木耳泡太久、保存不當也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據了解,寶林茶室的炒粿條、炒河粉中的材料有黑木耳、杏鮑菇等,其中除了粿條、河粉等米食可能產生米酵菌酸以外,過去中國大陸等地區也曾發現過民眾浸泡黑木耳放兩天才吃,發生中毒險死事件。結果被查出她浸泡黑木耳未保存好,孳生「椰毒假單胞菌」,進而產生米酵菌酸的毒素,而不只木耳,各種蕈菇類、穀物如玉米酵素發酵也可能產生毒素。
顏宗海說,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的毒性很強,致死率很高,死亡率高達40%到100%,可能在發生最初症狀的一天內死亡。因為它的毒性作用是在它會干擾細胞的粒線體。粒線體是細胞內的小體,為生物產生能量。
米酵菌酸干擾細胞能量產出,會導致細胞損傷和死亡。中毒最初症狀包括疲勞、頭暈、胃痛、嘔吐、腹瀉和出汗,高血糖和低血糖都可能發生。嚴重者可能導致肝衰竭、腎損傷等多重器官衰竭、昏迷而死亡。
米酵菌酸毒洗不掉、煮不死 沒有解毒劑
顏宗海說,米酵菌酸產生的毒素,洗也洗不掉,即使煮沸的高溫煮幾小時也無法破壞,最可怕的是中毒了也沒有解毒劑,目前只能靠支持療法,也就是脫水靠點滴補充水液、腎衰竭緊急洗腎、心肺衰竭裝葉克膜等,能撐過去就撐過去,因此最主要是要避免吃到有毒物。
米製熟食在攝氏33度下就可能孳生病菌產生毒素
像粿條、濕米粉等米食,是台灣民眾經常食用的米食,一般商家都是放在室溫下等待客人點餐再下熱水煮食。根據資料顯示,米製品、椰子製品、木耳等蕈菇類,在攝氏33度、PH值7.0的環境下就可能會孳生椰毒假單胞菌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雖然目前國內仍沒有證據顯示米食類放在室溫下多久會產生毒素,但是各種食物中毒的菌種最容易在攝氏7度到60度間孳生,因此熟食在室溫下,夏天在一小時、冬天在兩小時內一定要吃完,如果無法保證何時可以吃,最好放到冰箱內,冰箱溫度在4~5度間,剛好避開了7度以上的危險溫度。
食物中毒原因不只米製品易出問題 調味醬料也危險
不只粿條、河粉可能有問題,使用醬料的安全也要注意!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感染科醫師黃建賓表示,常見食物中毒中,不是食物製作過程或倉儲運送過程有問題,就是食物暴露在外,經由帶有污染細菌的人接觸導致害菌孳生,進而引起食物中毒的問題。
他表示,料理常用的醬油、味噌等調味料,在製作過程中也會加一些麴菌等發酵菌去發酵,但通常不會去使用高毒性的菌種,除非溫度和濕度等製程控管不佳,遭其他壞菌污染。
黃建賓提醒,除了製作過程外,食品成品也可能在倉儲,運送,販賣,料理等階段因管控不當遭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桿菌等各種細菌或生物毒素污染,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特別留意食品包裝完整及相關衛生規章
顏宗海說,衛福部昨天緊急召開專家會議,目前認為最可能的禍首是米酵菌酸,另外常見食物污染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菌和沙門氏菌等,甚至人為下毒都不能排除,目前靜待衛生單位查驗和死亡者解剖查出真相。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顏宗海醫師.黃建賓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營養師公開女性全方位保養6攻略!幫妳養顏美容又有好氣色 對抗更年期不適
毒豆干流入市場!2傳統市場中標 煮豆干前最好這樣做
喝咖啡會骨鬆?預防骨鬆食物、運動?江坤俊3招強化骨頭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看更多相關新聞
寶林案又增3例 在加護病房4人情況仍不樂觀
寶林各分店保單全失效 遠百店確定有理賠
寶林中毒案 檢警約談8名證人
米酵菌酸產生條件曝 醫點名「代班廚師」是關鍵:做了什麼?
杏鮑菇、鳳梨、木耳曾檢出米酵菌酸? 農業部嚴正澄清籲安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