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中毒案 檢警約談8名證人
寶林案延燒,但店內粿條、香蘭葉和在來米粉3樣主要食材檢測米酵菌酸全陰性,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的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透露,第一時間查詢醫學文獻就懷疑應是寶林「獨家配方」出包,加上中毒桃園市民描述「醬料很苦」,使他高度懷疑醬料,建議中央徹查醬料。但衛福部指出,取自寶林A13店的35件食材檢體,包括醬料等,均未驗出米酵菌酸。
延伸閱讀》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食物中毒通報要找誰?預防食物中毒「五要原則」
延伸閱讀》米酵菌酸是什麼?米酵菌酸中毒症狀有哪些?米酵菌酸哪些食物可能有?
台北市長蔣萬安指出,料理過程相關食材、醬料等,都溯源供貨廠商,從進貨、儲存等各項環節稽查,確保一切符合規範。據了解,檢警3月30日曾約談廚助、百貨公司清潔廠商、餐廳外場人員共8名證人,其中1名外場員工疑似有短暫接觸過食材,全案仍待調查釐清。毒物專家也認為,須從外圍徹底搜查,才能認定為單一食物中毒事件。
王明鉅說,根據2017年醫學文獻,米酵菌酸在富含20%以上脂肪的環境會迅速增長,該詞源自印尼食物「Tempeh Bongkrek」,含大量脂肪的椰渣發酵製成的餅,易讓米酵菌酸細菌生長,50到80年代致近萬人中毒,使印尼立法禁止製造。
他說,粿條本身油脂少,且非寶林自己產製,若真的出包,供應鏈應有很多家中鏢,他第一時間懷疑是獨家醬料惹禍,加上他探視中毒市民時,對方直指上桌的粿仔條氣味很重、顏色很黑,第1口吃下去就覺得醬料非常苦,但因為很貴還是只能吃完。
王明鉅說,該男子堪稱鬼門關前走一遭,一度進加護病房,所幸體質不錯,已回到一般病房,是目前曾病重還能清楚交代中毒過程的1例,且習慣「視吃」,能出示當時的粿仔條餐點照片佐證。
王說,從醫學文獻、中毒男子口述,加上3樣主要食材全數未檢出米酵菌酸,加深他認為是醬料出包,應徹查醬料的成分、來源、儲放方式和廚師調製過程等,尤其有無使用椰子或玉米成分的原料。去年中壢爆發的法國麵包中毒事件,也是蛋黃醬惹禍。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衛生局3月26日調查抽驗寶林茶室35項食材,追查8家業者供應10項醬料或澱粉製品,正聯合相關縣市衛生局進一步調查。
台北市食安官李碧慧解釋,抽驗的35項食材,從外觀無法判斷是否有獨門醬料,但業者聲稱炒粿條用的是醬油,非獨門醬料。
看更多相關新聞
寶林案又增3例 在加護病房4人情況仍不樂觀
寶林各分店保單全失效 遠百店確定有理賠
寶林中毒案 檢警約談8名證人
米酵菌酸產生條件曝 醫點名「代班廚師」是關鍵:做了什麼?
杏鮑菇、鳳梨、木耳曾檢出米酵菌酸? 農業部嚴正澄清籲安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