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釀2死,這些病菌恐釀禍 醫:有4症狀速就醫

北市餐廳「寶林茶室」疑爆發重大食品中毒案,2人死亡,3人尚在加護病房。如何判斷自己食物中毒?急診醫提醒,如果上吐下瀉,且有4個症狀,就該就醫。

北市遠百信義A13的「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持續擴大,除了22日用餐的39歲男性於24日不治之外,27日中午再傳一例66歲男性因多重器官衰竭身亡,截至27日晚間為止,一共有11例個案,除了過世的2人之外,另有3人尚在加護病房搶救、1人在普通病房、5人輕症返家休息,還有2人甫通報、病況仍在釐清中。

衛福部下午緊急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初步定調中毒源頭來自食物,至於究竟是微生物汙染或是毒素導致,專家認為,由於病況來得太急,且為肝衰竭引發後續器官衰竭等重症,因此傾向毒素機率較高,其中有專家直指「米酵菌酸」為可能毒素,衛福部也列為可能方向,食藥署、台大、榮總已訂購檢驗標準品,將在下週到貨後展開檢驗。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在第一例死亡案例發生時原本認為,可能是俗稱「炒飯症候群」的仙人掌細菌作祟,但隨著事件愈來愈嚴重,他也認為「米酵菌酸」毒素的可能性愈來愈高。

米酵菌酸 恐致猛爆性多器官衰竭

李建璋在臉書發文指出,米酵菌酸 (Bongkrekic Acid) 和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 (cereulide) 都是粒線體毒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所以臨床上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毒素症候群很難區辨,都有昏迷、肝、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現象,然而,米酵菌酸比起仙人掌細菌毒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

即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過去的爆發事件最短潛伏期範圍為0.3~16小時,最長潛伏期為38小時,30%至100%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這種食物中毒早期的報告都來自於中國大陸偏遠地區,且都和發酵食物有關,在台灣、日本、韓國從未發生過,這也是李建璋之前推論時,首先認為是仙人掌桿菌的原因,但隨著中毒規模和猛爆性程度提升,對於仙人掌桿菌而言,就很不尋常。

關於米酵菌酸的報告,早期是偏鄉家庭自製發酵玉米粉過程汙染導致,自2018年以來,則是木耳(有3起)和濕粄條(有5起)為主。不過難處是,受污染的濕粄條在烹飪和食用的過程中未觀察到異味、顏色和性質變化,也沒有口感異常,不像一般腐敗的食物入口即知,所以很難提早察覺。

李建璋也提醒,目前中國傳出的報告都是自家製的發酵穀物產品導致,而工業化生產的穀物發酵產品尚未被發現導致中毒,也就是說,自家製造過程較易受到污染。但是台灣商家一般而言應該不會自製粄條,如果是工廠製造受汙染,那麼就要源頭管制,擴大回收。

確診米酵菌酸中毒的方法是在患者或是食物細菌培養陽性或是蛋白質鑑定,確定米酵菌酸存在。治療部分,米酵菌酸只需要1.5 mg 就足以致死,且因為它是毒素而非細菌,無法用抗生素殺菌,只能利用器官支持期待自我康復。

煮熟米飯放室溫2小時,就可能滋生耐高溫的仙人掌桿菌

俗稱「炒飯症候群」的仙人掌桿菌,也是許多食安專家點名的食物中毒原因。

李建璋指出,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以上,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特殊細菌「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由於仙人掌桿菌的孢子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到吃入肚內適當溫度,孢子就會萌芽,產生身體不適症狀,粿仔條通常是煮熟狀態放在室溫,需要烹調時才大火拌炒,的確有可能產生炒飯症候群。

食安專家韋恩也指出,《美國臨床微生物學雜誌》曾發表一個病例,有名年輕學生吃了一碗5天前煮好、放在廚房流理台上的義大利麵,他有先將義大利麵放在微波爐裡加熱後才吃,後來他外出運動,半小時就因為頭痛、肚子痛和嘔吐而回家,雖然持續嘔吐了好幾個小時,但他以為只是普通食物中毒,大量喝水後就上床休息,結果隔天他沒有上學,家人才發現他一睡不起。驗屍結果顯示,他因仙人掌桿菌導致食物中毒,引發肝衰竭猝死。

事實上,仙人掌桿菌在台灣也不罕見,常常滋生在白米飯裡,造成食物中毒,韋恩指出,一般白飯放涼到隔餐,就有仙人掌桿菌污染的風險,過去很多營養午餐中毒事件,也都是因為米飯裡仙人掌桿菌過高所造成,而它之所以不易察覺,因為仙人掌桿菌大多不會造成食物產生明顯變質、腐敗,因此只能透過良好的保存來預防。

出血性大腸桿菌,體弱者易致重症

不過,台灣急診醫學會毒藥物委員會主委、林口長庚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志泉則認為,仙人掌桿菌過去較少發生如此嚴重的食物中毒致死案件,比較常見的是大腸桿菌O157:H7型(E. COLI O157:H7),這是一種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常與吃未煮熟或污染的牛肉、豬肉、蔬菜,或是喝到被污染的水有關,會誘發急性腎臟損傷,尤其對於兒童、年長者、或免疫不全的人,可能產生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甚至死亡。

食物中毒恐傷肝腎功能,4症狀速就醫

林志泉強調,病毒、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若能及時診斷治療,多數可以痊癒,在急診臨床上,如果醫生發現病患因上吐下瀉就診而有脫水現象時,會給予點滴補充,並抽血檢驗肝腎功能和電解質,評估對於身體的影響,並給予適當治療。若判斷是病毒性感染,則給予藥物減輕症狀不適;若判斷為細菌性感染,則給予抗生素,通常幾天就能復原。

至於該如何判斷食物中毒?何時該就醫?林志泉建議可從自己的嘔吐和腹瀉狀況來判斷,如果有口乾舌燥、心跳加快(每分鐘大於100下)、頭暈症狀、甚至合併發燒,表示身體已出現脫水現象,建議盡快就醫。

延伸閱讀:

食物中毒怎麼辦?7大食物中毒症狀+緩解6招一次看

生雞蛋不能吃?越南法國麵包釀食物中毒 吃蛋5原則遠離沙門氏菌

腸胃炎症狀、原因有哪些?腸胃炎分2種,4處易傳染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防疫抗流感 戰勝病毒必備◢
激省醫療口罩 台製單個不到5元
抗菌洗手乳 超值組合99元起
酒精濕紙巾 出門必備隨時殺菌
補充益生菌 大人小孩加強防護力
每日所需維他命 發泡錠、膜衣錠這邊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