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食安風暴】查不出源頭!台大醫早就「神預言」 籲對米麵熟食做一規定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因查不出會產生「邦克列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來源,恐成懸案。事實上,台大醫師李建璋本月1日即表示,由於時空環境都已改變,無法回復到當初現場,「很有可能,最終我們無法找到污染源頭。」

衛福部追查寶林茶室源頭,共收到152件檢體,包括越籍廚師住所12件、饒河店廚師住所15件,最後幾件的培養結果今出爐,結果確認全數皆無唐菖蒲伯克氏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強調,原因很清楚就是邦克列酸,並非懸案。

李建璋早在4月1日就發文指出,在粿條毒素檢驗呈現陰性後,各界關開始懷疑醬料、刀具,砧板,甚至越南廚師,但時空環境都已經改變,現在無法回復到當初現場,「很有可能,最終我們也無法找到汙染源頭。」

台大醫生李建璋日前就發文指出,寶林一案可能會查不出汙染源頭。翻攝李建璋臉書
台大醫生李建璋日前就發文指出,寶林一案可能會查不出汙染源頭。翻攝李建璋臉書

李建璋說,從中國大陸報導歷史事件看來,沒有一次找到明確的汙染源,最後的調查結論只能推測是家庭手工製造酸湯、濕河粉過程汙染,沒有明確證據是過程哪一個環節遭受汙染。

李建璋認為,如果決心要地毯式搜索找到汙染源,可能要從了解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柏克氏菌開始,在大自然中唐菖蒲柏克氏菌可以從牆壁土壤、大豆、乾燥玉米葉、野草、白木耳中分離出來。另外,昆蟲的研究也顯示,柏克氏菌屬是一些昆蟲的共生菌,普遍存在昆蟲的腸道內,這些昆蟲當然包含常見的蟑螂。

李建璋提到,食材當然有可能被蟑螂汙染,但時空改變,已很難確認,而且就算找到汙染源,也無法說明為什麼像中國、台灣8成都出現在粿條、玉米粉上,卻沒發生在其他食物上。

他說,最有可能解釋的情境是邦克列酸食物中毒要有兩個必要條件,「汙染和孳生」缺一不可。雖然汙染源不明,但孳生條件相對清楚,包括有20至30度C的溫暖環境、有濕澱粉、有發酵創造的微酸性環境等。

李建璋認為,邦克列酸食物中毒是歷史偶發事件,儘管無法清汙染途徑,但是可以控制孳生,阻絕食物中毒事件。

他指出,美國食物安全規定,煮過的米麵要放置在低於5度C和高於57度C的環境,「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更多太報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寶林所有檢體全呈陰性!找不到毒素源頭 王必勝:是預料中的結果
台中頂級和牛燒肉店食安出包!飛驒牛「過期3個月」恐遭食客吃下肚
古月粉檢出蘇丹紅 桃園衛生局稽查進口商製造廠
100%查蘇丹紅卻連環爆?食藥署:僅查辣椒粉
60年老店竟爆食安疑慮「原味麻糬」防腐劑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