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為何黃仁勳只逛夜市?

最近有粉專質疑黃仁勳為什麼只逛夜市,不去看看故宮,引起眾多網友圍剿。不免令人想起,日前有人公開批評,賴清德帶外賓去外雙溪釣蝦場,過故宮而不入,把台灣文化帶向庸俗化,也惹怒許多民眾。這些人不滿的是,憑什麼說釣蝦、逛夜市就是庸俗?

其實,台灣的夜市舉世聞名,已成為外來觀光客必訪的景點。享受美食,本來也是旅遊重點之一。到夜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花最少錢,吃遍各種山珍海味,體驗熱鬧又親切的庶民生活,何樂不為?只是,黃仁勳連逛兩次,卻有些不尋常。幾年前,曾陪一位外國朋友逛士林夜市,玩得很開心,可是過兩天,夜遊墾丁大街,就有點膩味了,朋友苦笑說:「一模一樣!」

誠然,民以食為天,但吃不是生活的全部。出國觀光,也不可能只顧著吃,總得看點什麼不一樣的景物,或體驗另類風土人情,才覺得不虛此行。譬如遊覽京都,若只吃懷石料理,卻不去金閣寺或清水寺,便可謂空入寶山而回;到羅馬如果只吃披薩、義大利麵,不去競技場走走,不到西斯汀教堂看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絕對沒資格說去過羅馬。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中韓在內,把觀光與文化結合在同一部會。因為除了吃喝玩樂等物質性的享受之外,還必須有精神性的內容,包括視覺或聽覺的充實,甚至進一步延伸到知性的層面,包括歷史、自然等等深度旅遊。或許因為長久以來,我們飽受升學主義困擾,誤以為讀書很痛苦,所以不少人覺得,出來玩就是要放鬆,何苦重溫求學苦讀的噩夢?殊不知,求知本是一種樂趣,孩子天生就喜歡閱讀,這就是博物館價值之所在。有概念的城市,會設立訴說自己故事的博物館,譬如台北探索館、大坂歷史博物館,幫助民眾深入了解該市的發展。

賴神帶外賓去釣蝦,偏向吃喝玩樂的物質性層次,缺乏精神性的內容,對了解台灣文化或歷史幫助不大,何況釣蝦並非台灣獨創,泰國也有。賴神刻意過故宮而不入,似有暗示寧可去釣蝦也不屑看一眼故宮文物的意味。今年初重新開幕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在中心展廳擺放藍白拖、破羽毛球,而鎮館之寶蟠龍方壺卻被擠到偏廳,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有網友說,質疑黃仁勳為何只逛夜市,是「強國」心態作祟。假如精緻藝術都和「強國」畫上等號,欲除之而後快,那麼台灣文化還剩多少傲人之處,就令人擔心了。

話說回來,黃仁勳不是文化部長,更不是總統,他愛去哪裡是他的自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他說台灣是AI最重要的國家,固然令人振奮,我們卻不可太沾沾自喜。因為台灣在AI的重要性,指的是晶片生產的硬體優勢,至於後端商機更大的軟體部分,像繪圖、廣告行銷、程式設計等等,屬於文化的層面,目前似乎還是看得到拿不到。近年來,政府的文化預算不少,為了振興文創產業,還設立了文策院,是不是也該拿出什麼辦法,來搶搶這塊大餅?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來台買不到華航限量圍裙!大陸青年1個月後突收驚喜 台灣阿姨這舉動讓他哭了
他曝在好市多10年工作血淚喊「千萬別來」 網見1好處反羨:贏很多公司了
超商ATM提款超方便 郵政帳戶優勢在哪?網曝3好處:絕不會被推銷
世界最短航線「坐下53秒就降落」!下飛機還可領證書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