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美中非關稅貿易障礙制裁 半導體業息息相關
工商時報【劉佩真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 從中興通訊與福建晉華的禁售令、美擬定14項技術出口管制清單、華為的禁買令、中國藉由Qualcomm侵權官司對iPhone祭禁售令等事件來看,幾乎每個非關稅貿易障礙的相互制裁皆與半導體息息相關,顯然在美中貿易戰的延伸效應,半導體依舊是扮演關鍵的核心,也牽動美中雙方在科技市場的角力,而一系列的事件,中國也更加明確領悟半導體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事實上,繼2018年第二季∼第三季美中貿易戰焦點多集中於關稅之後,非關稅貿易障礙的相互制裁行動也逐步於近期進入高峰;除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因中興通訊違反對伊朗的制裁,而發布七年的禁售令,爾後又於6月7日,中興通訊以14億美元罰款、更換董事會與管理層來與美方達成和解,換取美國撤銷對中興通訊的禁制令之外,2018年11月又發生美國商務部將中國福建晉華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甚至2018年11月下旬美國工業安全局擬訂14項技術出口管制清單,顯然針對中國而來,未料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政府逮捕華為CFO孟晚舟,掀起華為風暴,後續中國為回擊美國,判決Qualcomm贏得侵權官司,使得中國得以對Apple iPhone X之前的機種祭出禁售令。上述事件也顯示,美中貿易戰早已不僅侷限於經濟層面,更含括對未來科技主導地位的爭奪,美國對於中國積極發展的領域皆重點盯防。 若以華為事件來看,該公司為全球第一大基地台設備及光通訊設備供應商,根據HIS Markit的統計數據可知,2017年華為的市佔率為28%,Ericsson位居第二名,市占率亦有27%,其次依序為Nokia的23%、中興通訊的13%、Samsung的3%。而美國這次逮捕華為CFO孟晚舟,除持續累積與中國進行談判的籌碼外,主要期望藉由其違反出口伊朗名義,壓制華為在5G市場的發展,畢竟2015年以來中國在5G建置的投資已較美國高出240億美元,且先前已有64國家已在進行、或已宣佈測試華為的5G設備項目,使得美國感受到中國在5G競局中所帶來的威脅。但美國此舉也恐傷及自身供應鏈,特別是雖然華為經過數年的積累,在晶片設計領域具有較強實力,但在數位/類比轉換和高頻RF晶片等高端類比晶片領域仍依賴進口,因而美國對於華為所採取的任何禁買令、禁售令等措施,皆會對包括Intel、Broadcom、Qualcomm、TI、Micron、Xilinx等美國半導體企業的業績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而華為事件對於中國來說,本質上而言依舊是美國對中國科技領域的持續遏制,另外由於美國、澳洲、加拿大、英國、紐西蘭、日本等均已宣布,有鑑於國家安全疑慮,將不採購華為的5G設備,因此恐使未來華為在全球網通設備市場拓展逐步受到局限,市占率下滑的情況下恐讓出龍頭的地位,畢竟Ericsson、Nokia也虎視眈眈,期望藉由降價策略來搶佔華為空出的市場。對於供應鏈來說,畢竟華為是全球第五大半導體晶片買家,對國際供應鏈及各個行業的影響力均超出中興通訊或福建晉華,因而華為風暴恐影響數據蒐集與通訊環節的感測器、數據處理環節的晶片、CPU、NFC無線通訊晶片、射頻晶片、電源管理晶片、記憶體等半導體零件,其中台灣的晶圓代工、積體電路設計、半導體封測、記憶體製造等族群皆會受到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