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毒素所致 將驗米酵菌酸

台北市「寶林茶室遠百A13」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釀2人死亡,還有4人在加護病房救治中。衛福部27日召集毒物專家、收案醫院、疾管署、法務部等召開會議,專家推測應非微生物汙染,偏向是毒素引起,將檢驗米酵菌酸。

,至昨日為止,衛福部共接獲11名食物中毒個案,其中2人已過世、3人在加護病房、1人在普通病房、5名輕症患者則已返家休息。另有2例新通報,還在釐清是否相關。衛福部說,經調查,送醫的個案都曾在3月19日~3月22日前往「寶林茶室」用餐,且食用粿條、河粉。

衛福部昨日傍晚6點召集會議,成員有6位毒物專家、疾管署、食藥署、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環境部化學署,以及新光、馬偕、北醫、三總的醫師代表、台大副校長張上淳。會議主要目的是交換訊息,會中各代表也有充分發言。

「我們都覺得,最有可能是從食物來。」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目前專家的想法偏向認為是毒素引起,而非微生物汙染。至於是什麼毒素,大家討論了很多,許多專家都認為米酵菌酸可能性高,原因是專家們查了文獻、國外案例,發現病患都有急性肝臟衰竭及胃腸症狀,如噁心、嘔吐等,病程也類似,這些都與粒線體傷害有關,而米酵菌酸也會作用在粒線體身上。

衛福部呼籲民眾,過去2周內若曾到「寶林茶室」吃飯、出現症狀,務必多留意。另也通知各大醫院,如果發現有類似症狀者,必須回溯,也要注意有無到過「寶林茶室」,並向衛福部通報。急診室若遇到類似的病人,衛福部也討論了治療方針,提供醫師參考。

公衛專家何美鄉指出,目前尚未釐清的關鍵資訊是,食物在烹調前保存溫度的SOP,盼此次食安事件盡速落幕,並藉此機會讓食物保存細節,列入餐飲業重要管理項目。

米酵菌酸—小檔案

「米酵菌酸」病源多來自玉米、黃豆製品、米或椰子製成的發酵食品,因保存不當產生毒素,其無色、無味、耐高溫,毒性很高,可能產生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腸胃症狀;中毒者可能合併有肝、腎等多種器官衰竭,只需1毫克就會導致死亡,致死率達到40%至100%。

「米酵菌酸」目前尚無特殊療法或解毒法,也不能透過洗腎排除毒素,僅能運用支持性療法。國內還沒有該類中毒案發生,但若回顧中國大陸案例,該類中毒死亡率可達到3成。(魏怡嘉整理)

看更多相關新聞
寶林茶室2死!台南50歲婦吃粿條 如廁驚見「茶色尿」肝衰竭住加護病房
米酵菌酸超猛爆!寶林茶室中毒案 醫籲避免「2加熱食物」
寶林茶室早公告「月底撤櫃」!網揪驚人巧合 懷疑「清庫存」釀禍
寶林老闆黑歷史曝光!開旅行社「欠千萬巨債」轉戰餐飲釀2死
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食物中毒通報要找誰?預防食物中毒「五要原則」請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