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攻口腔癌、頭頸癌腫瘤妙手陳穆寬:「救一個患者,就是幫助整個家庭」

20多年前的一天,大清早天還沒全亮。30歲的陳穆寬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忙過一整夜已經累翻,為了趕到二林分院工作,還是硬著頭皮開車上路。

一個恍神,車子偏離車道,飛落大約兩層樓高度,車頭插進下方農田。幸好那時水稻田裡正好滿是秧苗又軟又鬆,救了他。人沒事,修車竟然花了19萬元,車子損傷的程度可見一斑。

上帝顯然保佑這個拚盡全力服務與學習的年輕醫師,陳穆寬後來也成了基督徒。2018年出任彰基院長時還不到49歲,成為當時台灣最年輕的醫學中心院長,彰基院長一任4年,今年他再獲彰基董事會通過續任。

眼見為真,選擇專攻頭頸腫瘤手術

陳穆寬是耳鼻喉科醫師,口腔癌、頭頸癌專家。中學時期三不五時會發燒,導師介紹他到彰基看病,感受到醫師可以幫助很多人,高中分組,他決定讀醫,考進了現在的中山醫學大學。

「我喜歡自己動的手術馬上就能看到成果,顏面部位又特別明顯。例如,今天我為腮腺腫瘤病人開刀,明天就能看到病人的臉部外觀改善。」陳穆寬語速飛快,說著自己選擇外科並專攻頭頸腫瘤的原因;早年決定鑽研口腔癌,更有一份幫助社會經濟弱勢群體的心,因為許多口腔癌患者是藍領男性。

照顧弱勢,提供5R整合醫療

推薦陳穆寬為《康健》2022耳鼻喉科年度好醫生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指出,口腔癌、鼻咽癌這些頭頸癌的患者,很高比率是中年男性,負擔著全家經濟,陳穆寬因而常說:「救一個患者,就是幫助一整個家庭。」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他在彰基建立了40人的耳鼻喉科醫療團隊,近年每年救治500~600個頭頸癌患者。針對口腔癌,推動「5R」全人整合醫療-Remove:移除腫瘤、Reconstruction:以3D列印輔助下頷骨重建、Rehabilitation:協助術後嗓音與吞嚥功能復健、Refresh:心靈再造、支持心理健康、Reborn:重生,輔導患者戒檳榔、戒菸、戒酒。

同時,為了減輕病人的醫藥費負擔,彰基一直致力維持低自費醫療比率,目前是22.5%,而且希望一直維持在這個水準上下。比起國內其他醫學中心,有的自費比率超過30%,陳穆寬相信患者能夠較安心就醫。

妙手除瘤,沒傷到一根神經

「感謝上帝給我靈巧的手。」陳穆寬對自己的手術技術很有自信。推薦陳穆寬為《康健》〈2022耳鼻喉科年度好醫生〉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指出,他是國內率先發展顱底內視鏡手術處理顱底腫瘤以及唾液腺內視鏡微創手術的專家,也擅長甲狀腺內視鏡手術。

他曾為跨海來台找他診治的一位南韓大學教授,摘除1顆長在右耳下的8公分大腮腺腫瘤。這顆瘤一開始發現時只有2公分,後來長到這麼大,嚴重影響顏面美觀,而且藏在腮腺的深葉層,被神經包覆。陳穆寬用在醫學期刊發表過的內視鏡手術法,將手術刀深入深葉層下,再剝開細如髮絲的神經。在沒傷害到任何一根神經的情況下,成功摘除腫瘤,術後患者顏面神經功能完全正常,重現俊秀臉龐。

陳穆寬重視病患感受,雖然行政職務繁重,至今仍堅持儘量分配時間來親自看診、親自手術。他說,「我還是下班回家前,一定會去病房看今天讓我動手術的病人。我還是每天早上7點,親自查房。」

忙碌院長,每週仍開3個上午門診

10月某個週三,陳穆寬門診診間外,坐滿等待看診的患者,這天上午限掛70號已經額滿,現場還有多人要求加號。

75歲的許先生今年6月口腔癌2期開刀,術後回診追蹤,同時逐步將顏面傷口修補得更美觀。他和陪同前來的妻子齊聲稱讚:「院長刀開得很好,朋友介紹我們來給他看。」回想診斷出癌症之時,台灣新冠疫情正熾,陳穆寬仍然10多天就快速排定手術,及早處置。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蘇先生則是陳穆寬10多年的病人,健康一直有顧好,精神飽滿,他也說:「陳醫師技術一流,人非常好,雖然現在升院長了,還是很耐心對待病患。」

坐在候診區另一邊的楊女士,一直煩惱甲狀腺腫,擔心轉成惡性。日前做穿刺檢查,當天回診看報告。等待看診時她多少有些忐忑,「我最近才剛改看院長的診。院長比較謹慎,建議在我腫脹的兩個不同點各扎一針;之前看的醫師只扎一針。」得知報告結果是良性後,她安下心來。

接近中午,院方工作人員推著車,將醫護人員中午要吃的便當送進診間。陳穆寬這時還有大約20個門診患者要看。事實上,讓他好好一次吃完便當,是件難事。

廢寢忘食,1人當3人用

「我經常忙下來,一整天都沒吃飯。」陳穆寬自承這個壞習慣,提到以前一個便當從早到晚斷斷續續吃,最好吃的主菜例如雞腿,他想留在最後再吃,不料還沒吃到,便當就被清潔人員以為不吃了,收走扔掉。他的改進方法不是從此趕快吃完,而是「我現在學乖了,先吃雞腿!」,吃便當依舊不是優先完成事項。

陳穆寬的工作天總是「鐵人行程」,他說,自己30歲到40歲出頭那段時間最拚,經常清晨5點就到醫院上班,一直忙到深夜12點,有時還到隔天早上10點才回家。

現在口腔癌外科手術分工較細,團隊接力完成,主治醫師只需專注處理關鍵部份,但早年切除與重建都由主刀醫師來做,一台手術花上10小時算是正常。當時陳穆寬經常拖著疲累的身軀一進家門,總是倒在1樓的沙發就睡著了。除了看診、開刀,他還兼顧教學研究、發表論文。許多個在家的晚上,陳穆寬端著泡麵上3樓,閉門埋頭寫英文學術報告,「家人知道不要吵我。」

確立目標,全力達陣

這些青壯時光的付出,得到回報。陳穆寬33歲就當上主任,41歲成為部定教授。多次受邀到海外演講,分享研究成果與手術新技術。現在,他是管理1,044位醫師、總員工數超過9,100人的彰基院長。

從他在教學醫院的職涯發展,看到陳穆寬很早就清楚定位,規劃目標,全力以赴,然後一一實現。

【小檔案】

1969年生,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博士,頭頸癌專家,也擅長甲狀腺、唾液腺內視鏡微創手術。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建立口腔癌全方位治療團隊,提供全人照護。每週擠出2~3個傍晚1小時,與同事組隊打羽球,運動保持健康又刷新精神。

更多《康健》年度好醫生精彩內容,點此查看

延伸閱讀:

口腔癌前兆主要是黏膜病變!口腔癌11種症狀、原因、自我檢查

三立董事長林崑海、歌手陳昇都是頭頸癌患者,頭頸癌是什麼癌?

愛吃辣增口腔癌風險?關鍵在「口腔反覆破洞」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