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向南展延的古域發展:續向南挺進 —行腳九芎城(13—3)

宜蘭科學園區城南基地
基地位於宜蘭市南郊,毗臨宜蘭運動公園、宜蘭大學宜蘭校區預定地及縣政中心。面積約為73.27公頃,基地平坦東側緊鄰台9省道,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基地對外交通可由宜21線於3分鐘內連接台9省道及高速公路聯絡道,可於10分鐘內至宜蘭市南端交流道,並經北端交流道於40分鐘內到達台北市區。宜大城南校區基地位於宜蘭市南郊,面積26.7公頃,緊鄰竹科宜蘭園區。

搭配蘭陽平原寬闊平坦的區域特性,以及宜蘭縣政中心以中央公園為中心,周圍由縣政府、縣議會、地方法院、警察局等政府機關所組成的圓型規劃;搭配舊南機場滑行道的主軸,園區以中央80米寬之帶狀公園綠地及滯洪設施,強化龜山島景觀軸,以及將原有珍珠中排和建業中排流經滯洪池,以防水患。並配合區內及南面宜大學園區之藍綠帶系統,進行整體規劃。主要人行自行車道系統串聯運動公園及縣政中心;次要系統則連接區內各專區及相關公共服務設施。基地西側以環形道路系統,銜接東側以30米道路,連接台9線中央區位,劃設30米道路提供南北向通行。這是藍天、綠地、親水為主軸的園區,創造宜蘭園區獨特的風貌,以中央藍綠帶的開放空間型式,塑造親民及在地化的新園區。


宜蘭園區鳥瞰圖:竹科城南基地與宜大城南校區。竹科城南基地的主軸宜科路,係針道昔日南機場跑道(滑行道) ,正對著龜山島(當時飛行儀器未發達,龜山島是飛機起落目識目標,是導航線) 而設,保留昔日軸線(導航線) 是園區設計上最大的特色。圖/李界木提供

藍天、綠地、親水。圖/李界木提供



幾米主題公園
幾米故事場景己於2013年6月落成於宜蘭!成為宜蘭新亮點。由宜蘭縣政府規劃,透過都市更新,將宜蘭火車站南側的鐵路局舊宿舍區,原設置成國道客運轉運中心,規劃主題公園結合公共藝術,更在改建計畫中,特意保留歷史建築與老樹綠蔭。原本廢棄的空地,成為明亮開放的遊憩場所,並增加觀光、交通、環保、古蹟保存等價值,複合式的功能定位,讓這片場域搖身一變成為蘭城新亮點。

幾米品牌設計團隊想像人們會如何與這片空間互動:親人朋友在轉運站歡聚、話別,遊子靜靜地等車,觀光客或居民在公園休憩遊玩,由此定出「記憶片刻風景」主題意象,以藝術裝置呈現出一幅幅屬於人跟「幾米主題公園與未來轉運站」交織出來的定格故事。

為了呼應場域功能,並呈現「記憶片刻風景」主題,設計團隊從《星空》、《地下鐵》及《向左走.向右走》三本繪本選取圖像,提出「旅行」跟「人生的片段風景」等意象及故事與場域做結合。

《星空》的飛天公車畫面經過拆解,以彩繪、浮雕加上立體裝置的方式,讓公車承載著旅行的想像跟愉悅的心情,飛上天空。每一片窗戶都框出美麗的風景,解構後的公車前後兩截,各鑲崁在兩面牆上,中間是立體的飛天麋鹿與行李箱,與幾米主題公園與未來轉運站現場融合為不停流轉的一幅畫。圖畫中的樹木、房屋,跟幾米主題公園與未來轉運站的景觀完整呼應。 錯落設置在樹木與房屋間的行李箱,造型來自《地下鐵》,帶有「小小房屋」與「家」的隱喻。在畫面與實體空間的呼應中,表達對旅人的同理心。

《向左走.向右走》的男女主角,各有自己習慣的方向。他們會搭上不同的班車,就此錯過,還是會沿著幾米主題公園與未來轉運站的環形步道走一圈再相遇?將繪本的故事線埋進場域的動線中,給予空間更多人文上的想像。

《星空》中的小男孩與小女孩,一起等車上下學,建立了深厚的默契與感情。等車的時間,也可以累積幸福感受,在幾米主題公園與未來轉運站裡,無需著急,也不會感到無聊,逗留、等待都可以閒適自在。

原盼的宜蘭轉運站將一改水泥廊柱的冷漠印象,旅人不再匆忙來去,風景將豐富精采,時間的流動變得緩慢悠閒,人們的臉龐多了點微笑。但是,宜蘭客運轉運中心已移動,將建一座嶄新的轉運中心。


他們都不多話,但在無聲的陪伴間,建立了深厚的默契與感情。近距離的看著,你會發現原來幸福這麼近。圖/李界木提供

一樣保留著紅磚建築的宜蘭火車站,就是讓人有一種復古、懷舊、溫暖的感覺。圖/李界木提供

往宜蘭火車站的方向走去,沿途有幾楝保留的鐵路局舊宿舍區木造建築,這就是原預定轉運站的所在地。圖/李界木提供

向左走.向右走:幾米的代表作《向左走,向右走》經典場景。圖/李界木提供

各奔南北。圖/李界木提供



人生總有許多巧合,兩條平行線也可能因為巧合有交會的一天,但也會因為意外錯過又再度平行。圖/李界木提供

這一站是終點?還是另一個起點?《幾米繪本: 地下鐵》。圖/李界木提供

縱使奇蹟迷路了,但總能在下一個交會處,再次遇見奇蹟。圖/李界木提供

星空的飛天公車畫面經過拆解,以彩繪、浮雕加上立體裝置的方式,讓公車承載著旅行的想像跟愉悅的心情,飛上天空。圖/李界木提供

幾米創作星空中,男孩時常駐足停留的水族館。男孩在自己的房間裡,畫出整面的鯨魚和海豚,也把女孩放在其中。圖/李界木提供

天無絕人之路。圖/李界木提供

走到彩繪牆後面有可愛的笑臉,這世界還是很美好的。圖/李界木提供

頭仰望天空的藍天、綠葉,仿佛為自己開了一扇窗,化身為幾米繪本裡的人物。圖/李界木提供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陽大醫院)
陽大附醫位於宜蘭市新民路,有百年以上歷史,但空間狹小,地方爭取經費在宜蘭市校舍路旁闢設蘭陽院區,占地近6公頃,新建地下兩層、地上8樓的醫療大樓,49,120平方公尺,2016年完工啓用。它係為區域教學醫院,512床,專長醫療:癌症及高齡照護,是宜蘭地區最大最新的醫院。

它結合大學致力創新研究,提供多元人本醫學教育,希望成為縣民首選的的醫院,建立完整社區醫療網絡,將醫院急性醫療延伸至社區長期照護,營造出宜蘭縣健康的社區,提昇社區民眾的健康。它將再擴建,建造第二期,成為蘭陽地區最大的社區醫院。


由校舍路進入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圖/李界木提供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將成為首選的宜蘭社區教學醫院。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轉運站

宜蘭轉運站位於宜蘭縣宜蘭市校舍路上,為宜蘭縣內國道客運及公路客運的停靠站。國道五號大客車路權開放後,早期商借鐵路局宜蘭車站旁的鐵工坊、木工坊與檔案室等3棟日治時期建築作為首都客運及葛瑪蘭客運的候車亭與售票亭。原訂將於鐵路局的站前宿舍區興建宜蘭轉運站,但鐵路局以「影響站前整體開發」為由拒絕出借。於是轉往宜蘭火車站後站,向退輔會森林保育處借地興建現今宜蘭轉運站。


宜蘭轉運站。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經過長期營運,1年有多達250萬到300萬旅次的宜蘭轉運站,本身短期使用顯然空間已經不足,設備也相當老舊,目前縣府正在規劃未來將會擴建或者室內部重新翻修,縣府也考量到未來可能須承擔更高的運輸需求,不排除比照羅東轉運站,將現有6個月台擴增至12個月台,並納入市區公車停靠;針對民眾反映的上下客車動線不連貫等問題,也會一併改善,並考慮計程車招呼站設置地點。現在正在興建中。


宜蘭轉運站位置圖。圖/擷自宜蘭轉運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