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引領社會進行對話,促轉會需政府政策支持

近日蔡政府與民間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對促轉會是否應停止,有不同看法,民間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認為轉型正義的工作可以常態化,耗費力氣在檔案搜集和整理、建置資料庫上面,可能模糊轉型正義真正目標。

「轉型正義」其核心精神在於「體制」的翻轉、「價值」的形塑與「信任感」的重建。在台灣當民眾對「轉型正義」大都沒有深刻認識時,或者過去政府從未用心論述,過往那種集體宰治的力量自然是凌駕於個體的理性思考之上,在台灣確實有一群不理性的反抗者如當代義和團般,將「轉型正義」視為中國的「文革」再版。

這是一個台灣近代最艱鉅的歷史工程,轉型正義機構的核心目標是帶領社會進行對話和討論。蒐集證據,整理歷史檔案是過程,目的是審判、和解與對話,然而沒有相當證據,無法對加害者以應有的審判及歷史評價,這種轉型正義只做半套,意義有限。但曠日廢時的整理資料,或認為「檔案沒有蒐集完就無法重建事實」,是否偏廢於紙上作業?檔案上面沒有記載,或檔案已被銷毀,難道迫害就不存在嗎?而檔案記載的內容難道就全然是真實的?又檔案解密、整理後,真相大白卻沒有勇氣向加害者追究,或進一步進行社會討論,以翻轉價值,那麼曠日廢時的建檔恐失意義?別把手段當目的,手段與目的必須分清楚,需要相當的政治智慧與勇氣。

只是137萬頁國家檔案全面解禁,轉型正義仍是舉步維艱,盤根錯節的舊勢力難以清理,眼前3月2日陳文成博士逝世四十週年,位於台灣大學內由民間籌資建立的「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正式啟用,卻淪為有碑無文的荒誕,廣場前的石台,上頭寫著「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字卻是以保麗龍製成,5日字即拆除,石台一片空白。因為校方對「國家暴力」四字有意見。「對話?」何其艱難?

引領社會進行「對話」與討論,促轉會背後還需要政策的支持,檔案解禁後應進行歷史評價,通盤制定相關政策。如智利將過去的刑求場所或秘密監獄等列為不義遺址;德國在首都柏林設置大型人權博物館(個人在柏林也參觀過幾處極具創意融合數位互動的人權教育場址,感動)……這都需政治的助力。此時不必過於苛責促轉會這非常設機構,轉型正義尚未功成,談廢掉促轉會,個人以為不可。但若要完成轉型正義的歷史使命,促轉會背後需要更明確、整體的大戰略及精密的政策之支持,才可能翻轉體制、形塑價值,達到族群的和解與共生。


作者指出,若要完成轉型正義的歷史使命,促轉會背後需要更明確、整體的大戰略及精密的政策之支持,才可能翻轉體制、形塑價值,達到族群的和解與共生。圖/擷自google地圖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