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懷念許文龍先生 兼談芭蕾舞美學

想要使高級表演藝術成為產業,就要先培養具有欣賞能力的市民/漢寶德教授

藝術教育有助創意人才之養成,甚至促進產業的創新及創意發展/朱宗慶教授

菁英路線VS草根路線

許文龍先生慟於上月18日往生,我曾經參觀奇美博物館,不曾與他謀面,2012年許先生資助我出版拙著《芭蕾舞魅影,附日本古典戲劇淺探》,謹在此表達謝意,發潛德之幽光。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11月18日離世,享耆壽96歲。圖/奇美博物館粉專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11月18日離世,享耆壽96歲。圖/奇美博物館粉專

許文龍先生提倡藝術,他走的是高階層菁英路線,例如借小提琴給行家演奏、舉辦音樂會等,普羅大眾無緣接近。

我走的是草根基層路線,擔蔥賣菜者都能夠參與,只要有興趣與一部電腦,就能上網觀賞全球頂級舞團上演的芭蕾舞劇。

其實,江湖一點訣,講破無價值,以觀賞芭蕾舞劇來言,能到兩廳院觀賞者,應是有閒有錢階級,一般普羅大眾無此緣分,然而我能透過電腦與YouTube,把芭蕾舞劇宅配到尋常人家中。

推廣芭蕾舞 向下紮根向上開花結果

如何推廣芭蕾舞?首先須培養更多閱聽人,甚至激發他們跳芭蕾舞的興趣,如此舞團才能獲得更多新血,銷售更多門票維持開銷,若是缺乏肥沃土壤,缺乏足夠觀眾捧場,舞者跳給誰看?所以,漢寶德教授說「想要使高級表演藝術成為產業,就要先培養具有欣賞能力的市民。」

外國知名芭蕾舞團來台灣,大致只會在台北市兩廳院演出,但是透過我的設計,窮鄉僻壤的學生與民眾也都能透過YouTube,觀賞全球著名芭蕾舞團表演,這是縮短城鄉差距最好的方法。

蔡瑞月被譽為台灣現代舞之母,1946年,她搭乘大邱丸號貨輪返台,在甲板上創作台灣首齣本土舞劇《咱愛咱台灣》圖:蔡瑞月在「印度之歌」的舞姿/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室粉專
蔡瑞月被譽為台灣現代舞之母,1946年,她搭乘大邱丸號貨輪返台,在甲板上創作台灣首齣本土舞劇《咱愛咱台灣》圖:蔡瑞月在「印度之歌」的舞姿/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室粉專

感謝許文龍資助出書

凡是走過,就應該記下足跡,我曾在真理大學開授通識教育「芭蕾舞賞析」三次,累積一堆講義,我編篡整理,擴大成書稿。2010年初我冒昧把書稿寄給許文龍先生,許先生與我素昧平生,卻一口答應資助我出版,書名為《芭蕾舞魅影,附日本古典戲劇淺探》,共出版1000本,其中300本捐贈給奇美博物館,剩下的700本,我到處亂送,也在三民書局復北店寄售,賣出不到10本,現在手邊剩下2、30本。

為了更有效推廣芭蕾舞/美學,我請「世界柯蔡宗親總會」秘書長蔡智信先生把這本書的電子檔放在宗親總會官網,供人自由瀏覽,但蔡先生離職後,這本電字書就被下架,電子檔書稿也人間蒸發,實令人遺憾。

前藝術教育司副司長郭淑芳女士說:「美的本身是創造力,也是競爭力..。」示意圖/pixabay
前藝術教育司副司長郭淑芳女士說:「美的本身是創造力,也是競爭力..。」示意圖/pixabay

現在介紹免費觀賞芭蕾舞的方法,找到 YouTube窗口,鍵入想要觀賞的芭蕾舞劇名稱,加上英文單字「ballet」,註明觀賞芭蕾舞劇,不是同名稱的電影或是卡通影片,例如想看蔡可夫斯基的《天鵝湖》,鍵入「swan lake、ballet 再按螢幕上方橫桿裡「影片」類,餘此類推,想要看柴可夫斯基「天鵝湖」裡的32轉(32 fouettes)請看這裡 。

美學、藝術、芭蕾舞 有創意就能賺錢

美學與藝術、芭蕾舞有沒有價值,一般人會從能不能賺錢的角度來衡量,台灣人似乎見錢才會眼開。

2013年,前藝術教育司副司長郭淑芳女士指出:「美的本身是創造力,也是競爭力。韓國研究指出,企業每投資1美元在設計上,銷售就能增加19美元。只強調功能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產業趨勢是技術、美學並重,藝術人才會很搶手。」

2012年,前北藝大校長朱宗慶教授說:「藝術教育有助創意人才之養成,甚至促進產業的創新及創意發展。」建築師漢寶德說:「美感跟工業品質是息息相關的。工業水準越高的國家,也都是國民美感越高的國家。」

台灣芭蕾舞史管窺

約在1912年,俄國的芭蕾舞傳入日本,再從日本傳到台灣,戰後國府提倡民族舞蹈,認定芭蕾舞外來文化,現代舞毫無藝術價值,但仍有許多台灣青年留日學舞,返台開班授徒;1946年蔡瑞月搭乘大邱丸號貨輪返台,在甲板上創作台灣首齣本土舞劇《咱愛咱台灣》,商人見有利可圖,於是開始產製芭蕾舞鞋與舞裙。

許清詰的古典芭蕾舞影片截圖/翻拍自開放博物館官網
許清詰的古典芭蕾舞影片截圖/翻拍自開放博物館官網

許清誥與康嘉福赴日學習芭蕾舞,並先後返台開班授課;1957年12月,許清誥在台北中山堂,舉辦古典芭蕾欣賞會;1974年康嘉福解散舞蹈社,返回日本終其餘生;1976年留學歐美的芭蕾舞家開始演出,結束了日本芭蕾時代。

芭蕾舞在中國廣被接受,應歸功於文化大革命,當時的江青選出八齣革命樣板戲、六齣現代京劇,以及《紅色娘子軍》及《白毛女》兩齣芭蕾舞劇。中國芭蕾起初學習蘇聯瓦加諾娃學派 , 1980年代鄧小平改革開放後,逐漸吸收西方養分。(參見拙著《芭蕾舞魅影》第五篇台海兩岸芭蕾)

最後,再次感謝許文龍先生資助我出版《芭蕾舞魅影,附日本古典戲劇淺探》,但願我沒辜負他的一片美意,也希望更多企業家資助文化工作者。

附錄:

1.蔡百銓2013/9/5「芭蕾舞魅影:500年歷史」在馬偕醫護管理專校/關渡校區演講稿

2.台灣守護周刊2015/10/29蔡百銓「芭蕾舞‧美育‧文化建設1/2

3.台灣守護周刊2015/11/9蔡百銓「芭蕾舞饗宴,兼論美育與文化建設2/2

4.學習芭蕾舞的兩段教學影片:

(1)How to Do the 5 POSITIONS OF BALLET

(2)Ballet Positions of the Arms and Feet with @ti-and-me

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