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最佳投資報酬:疫苗接種

在現代世界裡,因傳染病造成嬰兒與兒童死亡,可能仍舊是最令人痛苦的際遇,也是最有機會預防的死因之一。有幾個方法可以把這種夭折減到最低,我無法說當中哪一個重要,它們是:乾淨的飲水、足夠的營養、疾病的預防、良好的衛生環境,這些都是必要措施。不過如果用效益成本比率(benefit-cost ratio,簡稱益本比)來評斷,那麼疫苗接種絕對是贏家。

現代的疫苗接種可追溯到十八世紀,當時詹納(Edward Jenner)採用這種方法對抗天花。至於對抗霍亂和鼠疫的疫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研發出來的,預防結核病、破傷風、白喉的其他疫苗則是二次大戰前發展出來的。戰後取得的重大進展,則包括預防百日咳與小兒麻痺症的例行疫苗接種。

如今世界各地的實務規範,是給孩童施打五合一疫苗,這種疫苗可同時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症,以及由B型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引起的三種感染:腦膜炎、耳炎、肺炎。第一劑要在出生後六週接種;其他兩劑分別在十週和十四週。每支五合一疫苗花費不到一美元,每多一個孩子接種疫苗,就會降低未接種的同齡孩子受感染的機會。

儘管難以量化,但面對這些事實,大家一直很清楚疫苗接種的益本比非常高。不過,幸虧2016年有一項由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出資,而由美國巴爾的摩、波士頓、西雅圖等地的醫療照護專業人士所做的研究,我們終於得以衡量疫苗接種的成果。這項研究的重點放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即「疫苗十年」)間,在將近一百個低所得與中所得國家,與預計疫苗接種覆蓋率有關的投資報酬。

益本比會根據疫苗本身和疫苗供應運送鏈的成本,以及可避免的發病與死亡成本估計值而變動。在疫苗接種上每投資一美元,預計就會節省十六美元的醫療照護成本,以及因生病與死亡而造成的工資損失和生產力損失。


透過疫苗接種避免的未來死亡數(2011〜2020)。圖/擷自《數字裡的真相:71個最透澈的世界觀察》(天下文化)

如果分析時不只看生病的成本,而是去思考更廣泛的經濟效益,就會發現淨益本比大於2倍—高達44倍,不確定度範圍落在27到67之間,其中又以避免麻疹的報酬最高,達58倍。

蓋茲基金會透過一封寫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信,公布了他們發現效益高達44倍的事實;巴菲特是該基金會最大的外部捐助人。想必連他也會對這麼高的投資報酬印象深刻!

但還有一段路要走。經過幾個世代的進展,如今高所得國家疫苗接種的覆蓋率基本上近乎普及,差不多達96%,而在低所得國家已有長足進步,覆蓋率從 2000年的僅僅 50%,上升到2016年的80%。

最艱難的挑戰可能是根除傳染病的威脅,而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或許就是小兒麻痺症:全球感染率從 1985 年有大約40萬個病例,降至2000年的不到100例,但在2016年,奈及利亞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這些暴力衝突頻傳的地區,仍有37個病例。此外,正如近年伊波拉病毒、茲卡病毒、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病毒所顯示的,未來會有新的感染風險出現。疫苗仍是控制傳染病的最佳方式。
※本文轉載自《數字裡的真相:71個最透澈的世界觀察》(天下文化,2021.8.30)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