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921埋下怨恨 台灣婉拒中國賑災

4月3日台灣東部外海的發生了規模7.2的大地震,在花蓮地區,是觀測到6級強烈的震度,這次地震造成一棟5層樓的建築物的一樓部分坍塌…等等嚴重的損害。雖然中國政府提出了要援助台灣,但台灣立即予以拒絕。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25年前的仇恨。
政治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列夫・納克曼(Lev Nachman,政治學)對美國《時代》雜誌表示:「在對立關係中,台灣一直受到威脅,因此(來自中國的援助提議)並非真正的善意。」他對台灣採取這種回應給與評價。

中國國務院直屬的台灣事務機構「台灣事務辦公室」在地震發生後發表聲明,表示「中國大陸相關人士深表關切,向遭受地震災害的台灣同胞致以誠摯慰問」。並告知台灣方面,他們正在密切關注情況,並準備提供災害援助。
對此,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表示「感謝中國方面的關切」,並回應道:「本次地震不需要中國方面的援助」。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此次地震發生在「中國的台灣」。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賈·伊恩·鐘(政治學)表示:援助提議是「符合中國一貫的政策,這被認為只是大內宣而已」。
另一方面,專家們認為,台灣立即拒絕中國援助的主要原因是台灣對於《中國在1999年對襲擊台灣中部的地震所做出的反應》,仍然存有怨恨。
1999年9月21日深夜發生的「集集地震」造成2000人死亡,8000人以上受傷,這是一場大災難。全倒或半倒塌的房屋達到10萬棟以上,道路等基礎設施也受到毀滅性的損害。
當時,台灣當局察覺到中國政府的「救援活動」的目的是監視,並認為這是「極其不當」的而加以拒絕。台灣在事前拒絕了中國方面的援助提議。此外,中國還阻撓了聯合國的援助活動。在台灣遭受到巨大災害的情況下,世界各地的援助湧入,但中國卻妨礙《外國政府和公共機關把台灣當做獨立國家加以對待》。
鍾氏表示:「中國的援助總是附帶條件的」,台灣政府反對《中國參與已經展開的恢復活動》是理所當然的,他並指出:在台灣人之間,對中國態度的不信任感正在擴大中。
鍾氏指出:「受到軍事威脅,因而對(中國的)意圖持懷疑態度的看法是壓倒性的。」他解釋說,中國派軍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並在台灣島周邊海域派軍艦騷擾等,要加速對台灣控制的舉動。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將在5月上任的下任總統賴清德,在1月對於前往投票所的選民表示:「在平等和尊嚴的原則下,與中國政府的對話之門始終敞開。」他同時補充說:「雖然追求和平,但並不抱有幻想。」

另一方面,國立政治大學的納克曼推測,《中國預料到台灣的反應之可能性》是很高的。他解釋說,中國提出明確會被拒絕的提議,目的不在於:出於善意提供援助,而是要在本質上造成台灣的印象變遭。「換句話說,他們可以說『看吧!台灣拒絕了我們的善意』。」

美國彭博社的亞洲政治評論家巴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表示,台灣政府未來幾天會把重點放在市民的福利上面。他在最近的專欄中表示:「如果中國真心提供援助,那就不要干擾台灣。」

在這期間當中,日本首相岸田在地震發生後立即在X(舊稱推特[Twitter])上對地震的受害者表示「深感傷痛」而表達其哀悼之意,日本政府表示「已準備好提供必要的援助」。對此,賴氏以日文回應說:「你的話語溫暖了我們的心,也象徵了台灣與日本之間的緊密連結。」《時代》雜誌報導說:賴並寫道:「未來也請繼續互相幫助,攜手克服難關」。

日本記者也發表了專論,而如下寫道:4月3日發生的大地震使台灣在國際上很高的地位再次被認識到。日本、歐美國家、印度等立刻透過社群網路系統(SNS,Social Network System)等發送慰問訊息,而蔡英文總統等人也慎重回覆,展開了所謂的「SNS外交」。

中國雖然也表示慰問之意,但從其中看得出其對統一的執著,而台灣拒絕了其援助。因為這次災害而使《台灣是地緣政治上的重要之地》變成看得見。這位記者並呼籲日本應成為台灣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