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CO2如何轉換成綠色能源?—從淨零碳排到虛擬電廠

圖文/李建畿(福和會常務理事、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執委)
自從2年前福和會的科技顧問林江珍教授以他在美國Shell 的研發經驗分享給台灣做為能源轉型的參考,加上台大高分子研究所創所所長也是福和會的理事,多年來輔導台灣化工產業的經驗,已經形成了一個可以解決台灣長久以來被環保團體所詬病的CO2排放問題。而且工研院化工所也已經完成pilot plant(先導工廠) ,將鍋爐燃燒排放的CO2轉換成甲烷CH4,每天可以捕捉200kgsCO2產出70kgs的CH4甲烷,可用來做為燃料或石化原料的綠色能源!


中鋼的pilot plant則將捕捉的CO2轉換成甲醇,這意味著將來所有台電燃煤發電廠所排放的CO2 將不再是排碳的罪魁禍首,而變成我們不可或缺的能源及石化原料,Shell在過去的幾十年已經技轉超過80個國家,台灣必需急起直追,利用我們工研院強大的研發團隊來為台灣創造一個凈零碳排的環保高科技國家,本人更建議加入台灣豬糞博士洪嘉謨所研發的蓄試式厭氣發酵槽,利用紅泥膠皮(工研院化工所李宗銘所長告訴我,這也是他們研發的)來投入各種豬糞尿,果皮,廚餘,甚至動物屍體來產出甲烷CH4,這些都是製成H2氫,甲醇,...甚至各種石化產品的重要原料,應將之視為國安問題,因為一旦台海被封鎖,石油,燃氣無法進口,仍能自空氣中的CO2,還有燃燒各種有機廢棄物來產氫,甲醇,做成各種石化材料,從此台灣將不再依賴大量的石油及天燃氣進口,什麼藻礁三接,四接,...都可以迎韌而解,因為台電可以繼續使用較便宜的燃煤發電,而從煙囪將CO2捕捉製成能源及石化產品,如此以來就能讓各地方利用氫氣做為氫能電廠,建構分散的虛擬電廠,減少輸配電的能源損耗,一舉數得。只欠東風,政府的執行魄力!